一、為什麼寶寶剛出生時看起來黃黃的?正常情況:紅血球衰老後會產生「膽紅素」,此為紅血球的代謝產物,一般會經由血液循環送到肝臟代謝,隨後膽管將膽汁注入腸道,藉由尿液和糞便排出體外.新生兒:(1)紅血球數量多但壽命較短(2)容易被破壞(3)肝臟功能尚未健全嬰兒出生後紅血球破壞速度增加,寶寶的肝臟無法將突然增加的脂溶性膽紅素轉變成水溶性的膽紅素,當大量膽紅素滯留在血液中,就會造成寶寶的皮膚、眼白、臉部及四肢看起來黃黃的,幾乎所有的新生兒都會發生,通常只是個短暫現象.中華民國新生兒科醫學會指出,當總膽紅素值超過5mg/dl時,黃疸很容易被察覺. 二、新生兒黃疸指數多少算正常?血清中膽紅素濃度≥15mg/dL稱為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足月兒的黃疸指數平均11-12mg/dL;早產兒的黃疸指數不超過15mg/dL.根據中華民國新生兒科醫學會的建議:在滿月左右,當黃疸指數小於15-17mg/dl時,仍可放心的哺餵母乳並且同時進行照光治療. 三、新生兒常見的黃疸種類:1.生理性:在台灣約50-60%的寶寶在出生2-3天會出現生理性黃疸的情況,在第4-5天達到高峰,寶寶體內的黃疸濃度在兩個禮拜後會逐漸恢復正常,父母們不需要太擔心.總膽紅素數值2-15mg/dl屬於正常範圍內. 2.母乳性:(1)母乳中的成分某些成分會抑制肝臟酵素活性,降低膽紅素的結合作用,這類症狀較輕微,幾個月後黃疸會自行消退,因此不需要停止哺餵母乳.(2)母乳哺餵量不足哺餵量或次數不足,會造成寶寶攝取的熱量及水分不夠,導致膽紅素經腸肝循環的再吸收增加,當媽媽泌乳量過少時,可考慮添加部分配方奶補充,黃疸會有所緩解. 3.病理性:(1)早發性:出生後24小時「內」皮膚出現黃疸(總膽紅數值≥5mg/dl以上)(2)延長性:足月兒超過兩星期或早產兒超過三星期仍有黃疸症狀可能原因:膽紅素產生過多:溶血性疾病、蠶豆症、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膽紅素代謝障礙:家族性疾病、早產兒、先天性膽道閉鎖症、急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