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看到大排長龍的冰店或是季節限定的冰品出現時,您的心裡是不是也在吶喊:「好想吃冰呀!」事實上,冰品、冰棒、冰塊及相關配料若保存不當,很容易造成微生物孳生,食用後可能引起腹瀉、嘔吐等情況.尤其當冷凍或冷藏保存控管不當、儲存時間過長、儲存的容器及環境衛生不佳或是水質受污染、製作人員衛生習慣不良、製作器具不整潔等,都可能造成飲食危機.選購前,留意現場環境與操作人員為了讓民眾食在安心,近年來,衛生機關積極查核冰品相關販賣業者的作業衛生,例如:現場製作人員衛生措施、製造場所的環境衛生及冰品保存方式等.食藥署提醒,冰品相關販賣業者也應落實自主管理,例如:多留意冷凍冰箱溫度需維持在標準範圍內(-18℃以下);作業區環境、設備及器具需保持清潔;食材放置時需離地,倉儲作業應遵行先進先出原則.此外,與食品直接接觸的從業人員,工作時應穿戴整潔之工作衣帽及戴口罩;手部應經常保持清潔,工作前或手部受污染時,依正確步驟洗手,也不得留指甲、塗指甲油與配戴飾品.食藥署叮嚀,民眾購買冰品時,應注意下列四點原則,才能讓您安心呷冰過一夏!(1)先至食品藥物業者登錄平台查詢,確認店家有沒有完成食品業者登錄.(2)注意現場工作人員與環境,確認製備過程、作業環境、器具及盛裝容器是否保持清潔.(3)民眾購買包裝冰品(例如冰棒、霜淇淋)時,應檢查包裝及標示內容是否完整.(4)選購後的冰品要儘速食用完畢或放入冰箱保存,才可以防止細菌孳生.本文由<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