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讀中班升大班的那年暑假,幼稚園老師給了他們一顆馬拉巴栗種子,要他們練習當小小園丁,照顧種子長大. 當時,其他同學在學校種的種子都發芽了,只有他的馬拉巴栗毫無動靜.但孩子沒有放棄,持續每天澆水.可是不管怎麼澆水,種子始終沒有發芽.於是,孩子又去向老師要了一顆新的種子回來,一樣每天持續澆水,終於等到種子發芽了!孩子的堅持得到了回饋,從他臉上的笑容,可以看得出來他有多開心.但種子發芽只是第一步,發芽後開始長出第一片葉子,一片、兩片、三片葉子陸續冒出來.經過每天持續澆水灌溉,馬拉巴栗越長越高,需要換盆才可以讓它繼續長大. 「馬拉巴栗,我們要幫你搬新家囉!你要越長越高喔!」孩子興奮地對馬拉巴利信心喊話.換盆的過程中,突然覺得照顧種子就好像照顧孩子.照顧種子長大的過程,難免會遇到挫折,一顆種子播種到土壤裡,有時候可能不管你怎麼澆水,都無法發芽,必須耐心靜候等待.看著一顆小小的種子,從發芽、成長到茁壯,到需要幫它換盆,讓它有更好的生長環境.這過程就好像看著孩子長大,即使歷經許多挫折,也曾想放棄過,但看著孩子逐漸長大,內心的感動也一樣難以言喻. 你要當園丁?還是當木匠?美國心理學家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Gopnik),他曾在<園丁與木匠>一書中,把教養風格比喻為「園丁」和「木匠」.「園丁」主要的工作是負責灌溉澆水、施肥、除草,盡可能地提供適合植物生長的環境,但植物要如何生長,園丁無法控制;而「木匠」的工作是塑型,盡可能地按照藍圖施工,打造出符合原本預期的作品.我看著這段話,深有同感.父母就像園丁一樣,我們只能盡量為孩子提供適合他們的成長環境,無法決定他們要長成什麼模樣,能做的就是持續用愛、信任與感恩灌溉,讓他們長出屬於自己的樣子.隨著馬拉巴栗逐漸長大,孩子也從大班畢業,即將步入小一新生活.今天是孩子背上新書包,跟姐姐一起到新學校報到的日子.從昨晚就興高采烈地整理著他的新書包,期待今天能遇見新朋友、新老師.孩子的興奮之情,和父母心中的不捨,成了強烈的對比.感慨著孩子什麼時候長這麼大了?那個依偎在我懷中討奶喝的小嬰兒,轉眼間居然也要上小學了.不捨與感動並存的心情,說來有些奇妙,說來有些複雜.我想,為人父母的都能懂. 親愛的孩子,媽媽是個笨拙的園丁,有時候會忘了澆水,有時候還可能施肥過度,甚至還會因為怕蟲不敢抓蟲.即使是如此笨拙的園丁,也謝謝你長成了你自己喜歡的樣子.我喜歡你的自信,我喜歡你的樂觀,喜歡你揹上書包,開心地踏進教室,說你今天是要去吃點心的哈哈哈願你能保有這份從容,保有這份自信,這是屬於你最珍貴的寶物.而我,也期許自己不當木匠,而是當你永遠的園丁,持續不斷地予以愛和信任灌溉.只是蟲蟲你得自己抓就是媽媽還是怕蟲阿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