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毛症的她穿著國中制服亦步亦趨地跟在父親身邊,她駝背躬身地戴著鴨舌帽,順勢遮擋了與別人的視線接觸,卻遮擋不了她明顯稀疏、只剩表面薄薄一層的及肩細絲(不斷強迫拔髮之後新生的髮絲會又細又脆弱);而她的父親西裝筆挺,外表看來明顯是成功人士的樣子. 「我跟老婆是律師和檢察官,生的小孩卻不太中用,她的挫折容忍力太差了,資質也很不好,只不過罵她幾句,就說什麼壓力大!我們也是這樣被打被罵長大的啊…」案父氣憤地陳述身為父母如何辛苦地栽培孩子,希望她能越挫越勇、承受壓力. 女孩在我們單獨會談的最後幾分鐘,好不容易悠悠吐出幾句話:「我是失敗品…,什麼都不會,讀書也讀不好,也許死了對爸媽來說還比較輕鬆…」然後熟練而無意識地扯下了一根被眼淚沾濕的眼睫毛(許多患者會拔取身上各處的毛髮,包括頭髮、睫毛、腿毛等). 我心裡感到沉重的挫折感,不僅是女孩,還有父親的.父親看來是成功人士,但他無法把孩子教養成他心中的理想,於是對家長角色感到挫折,把這份挫折感傳遞給孩子;孩子因為無法符合家長的期待而對自己感到挫折,於是她自責懲罰自己. 人生本就充滿挫折,是父母面對挫折的態度讓孩子的承受度大不相同其實人一出生,這個世界就充滿了挫折,而且沒有人天生就具備挫折容忍力.寶寶呱呱落地的那一霎那,原本舒適安全備受保護的子宮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強烈的光線、吵嚷的環境、隨時可能改變的溫度、還有無以名狀的飢餓和便溺帶來的不適,孩子只能哭卻無能改變任何事,挫折極了.好不容易日漸成長,生活卻充滿了挑戰與挫折,學步的過程可能跌倒、學業的吸收可能不順利、師長的教導可能難以消化、交友的過程可能充滿阻礙等等;每個人都必然會面對諸多困難挫折,但多的是天資聰穎卻自認失敗者、資質平庸卻越挫越勇的人.是從哪裡開始,讓每個人的挫折承受能力各不相同呢?試想,有一個孩子A跌倒了,他的父母說「秀秀喔~沒關係,再站起來就好~」;他玩遊戲輸了,沮喪哭鬧的時候,他的父母溫暖地告訴他「沒關係,沒有人永遠贏、也沒有人永遠輸,下次再挑戰就好!」他努力念書卻考試失利,他的父母說「沒關係,我有看到你努力的過程,這比結果更重要!我們一起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加強的地方,讓我們學得更好~」A的父母柔軟地接納挫折的必然存在,並陪伴引導孩子在負面經驗當中汲取正向意義,而且父母無論孩子表現如何,依然關愛著孩子,那麼即使獲得失敗的結果,也不會帶來嚴重的後果,當然也就不那樣令人害怕驚慌,五年十年下來,孩子學會所謂挫折容忍力—「我知道人生要盡力,雖然必定經歷失敗,但失敗並不可怕,也無損我仍然受到父母喜愛、仍然是很棒的人」. 另一個孩子B跌倒了,他的父母說「怎麼那麼遜,走路都走不好」;玩遊戲輸了,他的父母說「有什麼好難過的,你就衰啊,怪誰啊~」;他考試失利,父母說「你太笨了,永遠都贏不了別人,一輩子是輸家.」微小挫折被解讀為巨大災難,每次挫折都讓孩子變成了又遜、又運氣不好、又笨、又永遠是輸家的人,失敗會招致可怕的後果.五年十年下來,每當面臨困難挑戰,孩子都會想逃避,擔憂著可能、甚至是必然失敗的結果,越擔憂就給自己越大的壓力,越大的壓力就表現越差,表現越差當然就真的帶來了更多的責備與悲劇的後果,因此惡性循環地壯大了挫折感,直至他們懷疑自己、懷疑人生—「應該盡量避免任何挑戰和冒險、避免失敗.如果避不了,那結果一定是失敗,失敗代表我糟透了.」 也許你會說,B的父母用的是激將法,多少人也都是被父母這樣罵大的,也都好好地活著.但是一般來說,年幼孩子還不具備縝密的邏輯思考能力,無法理解父母其實心口不一,所謂「你這個笨蛋」的背後其實是「你好好加油」、而「你是輸家」的背後其實是「我希望你成功」;而在孩子理解這個道理之前,父母怎麼說,孩子就怎麼信,於是,孩子不知不覺被挫折感餵養了多年. 又或者這些被父母罵大、看起來活得好好的人,會不會內心也壓抑著挫折感,於是在孩子遭受挫折的當兒,更誘發出自己身為父母、無法讓孩子出類拔萃的挫折呢?當然,其中有許多資質優異的能人,可以吸收這些負面能量,並轉化為越挫越勇的養份.但是,誰想拿自己的孩子來賭看看,到底他會是勇者,還是有那麼一點機率成為我的個案呢? 綜上所述,挫折容忍力的培養在於幾個原則,對大人和小孩皆然.一、坦然面對挫折並接納其必然存在父母必須接納自己就算非常盡心,孩子可能無法永遠出眾優秀或人中龍鳳的這種挫折感;並且謹記:如果遭遇挫折,孩子本身必定是最受傷的人.給孩子負面評價並不會讓他鍛鍊挫折容忍力,反而會讓他們更想逃避.只有我們自己接納挫折,並用愛及信心引導孩子面對失敗,相信假以時日他可以盡己所能,雖然必經挫折也能一步步跨越.二、接納負面情緒並思考可以減少挫折的改善方向面對必須跨越的挫折,不給予評價而只是支持接納孩子面對挫折的必然負面情緒,再陪伴孩子思考未來可行的改善方向,讓孩子知道失敗不可怕,持續讓自己更好的過程才是更重要的.三、善用長處培養信心,毋須在弱勢面向過度著墨而讓孩子乘載過多挫折如果不是非得要跨越的挫折,也許不一定非得要為孩子製造挫折的機會.鼓勵孩子去冒險探索,並在喜歡而擅長的領域堅持努力是培養信心和挫折容忍力,但壓迫孩子在不喜歡也不擅長的面向痛苦煎熬則是培養自卑心和挫折感,這其中的拿捏是一門非常不容易的課題.共勉之~培養挫折容忍力的重點在於「挫折雖必然發生卻不可怕,也無損自我價值」,如何讓孩子感覺到挫折就只是挫折,你仍然愛他接納他,並對孩子的未來持續改善懷抱信心;那無論他將來從事什麼工作或生活,都會是挫折容忍力良好的人,而這是我們為人父母可以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