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曾流傳過一個研究,指餐牌上的菜名越長,食客就會覺得菜式越名貴,越有價值.這些例子在生活上多的是.最近在電台播放一段宣傳聲帶,說某個廣播劇會在午夜12時精彩重溫,說穿了就是重播,但「精彩」和「重溫」卻可能為觀眾帶來憧憬和期盼.餐牌上寫上「牛排」,感覺不及「波爾多酒燴特選澳洲和牛」名貴,「東坡肉飯」也不及「陳年醬油香煮豬五花肉飯佐酸蘿蔔附有機滷蛋」有味覺層次.一罐300毫升的仿果汁飲料,罐上寫著「含維生素C1000毫克」感覺總比「含1克」多. 字眼的玄機不只在休閑生活中,養育者在教養時所選用的字眼,也有機會改變孩子大腦的思考方向,影響聆聽者對事情的觀感,更可以改變孩子聽從指示的動力.在課室中,教師很多時候都需要同學幫忙派簿.教師說:「誰想派?」和「誰可以幫手派?」雖然舉手的同學數目差距不大,但留在同學意識中的概念就大不同.前者舉手的,是出於「想」,是出自個人需要,目的是追求自身的心靈滿足;後者是付出,是貢獻,是為同學服務.整個意境有著天淵之別. 孩子做功課當然要下苦功,有時難免會感到吃力.發指示時,說:「不准玩耍,快做功課,悶也要做,辛苦也要做.」「做功課能幫助我們溫習,是鞏固所學的好機會.」哪個觀感較好?哪個令孩子想起苦和悶?請別怪筆者吹毛求疵,因為育兒本來就應該認真.如果各位本來沒有覺得筆者「吹毛求疵」的話,就請各位發掘一下「別怪筆者吹毛求疵」這句話當中的話中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