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6)是孩子六歲生日,也是俗稱的母難日.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很幸福,每逢生日總會有禮物和蛋糕甚至派對等濃厚的儀式感,這樣的慶生儀式在我們年輕父母這一代不盡然,至少我就是被遺忘的那一個孩子.「被遺忘的孩子」以為遵從家裡的習俗,衣物生活用品、紅包照輩份領取,曾經在八歲那年鬧著買件過年紅色新外套,母親不堪其哭鬧難得添購,卻因此將所有難堪字眼丟到孩子身上:妳超顧人厭、不聰明又懶惰又胖,買什麼新衣服?「被遺忘的孩子」對傳統嗤之以鼻,因為明明她是姊姊,得到的資源卻永遠比家裡唯一的男丁弟弟少,她討厭過年領紅包沒有一次超越過弟弟,有一次她憤恨不平地衝到父母面前討個公道,得到一句:「誰叫妳是女的,怎麼可能跟弟弟比.」父母愛子女是為了自己,尤其在老一輩身上,在你眼中看起來是冥頑不靈,殊不知那是他奉為圭臬的核心價值信念,所以你看到好多老一輩終其一生省吃儉用為了兒孫,深信不疑兒孫幸福等於自己幸福,即便累垮自己也無妨;你再多的心疼淚水,都撼動不了他這樣根深蒂固的執念.然而,未整合的愛均是傷害.父母將自己失去的部分投射到了孩子的身上,再多的苦也可以忍,再傻的局也願意涉,到後來反轉養成一群無法換位思考,無法自力更生的下一代,實則悲哀.或許就是因為太理解被遺忘的感覺,當我真正當上母親之後,對於孩子的感受特別敏銳,我不想讓孩子重蹈我的議題,但我也不想矯枉過正當個母愛氾濫的迷失者,我愛她們的同時,我知道我也正在滋養自己的內在小孩,我得讓她知道,她值得被愛,不,正確點來說,每個生命個體皆獨特且美好,只是陰錯陽差來不及認識自己的美好,即在童年被重要他人給扼殺.關於自我滋養、意識覺醒的部分,是我之後會著墨的重點方向之一,也是看了這麼多長大成人,內心卻無法成熟,無法坦然自在過生活的受傷生命,替他們感到疼惜之處.沒有誰該成為他人失去的部分.這句話是我本篇的重點,其實泛指在所有關係型態之中,關於投射性認同、彌補、互補等.而剛好也想趁著孩子生日這天,發文提醒父母們在親子關係當中,孩子的的確確會仿效學習,父母的的確確也會不由自主加入自己的信念,倘若雙方沒有適當的理解,其摩擦、衝突會不斷醞釀,遲早有爆發的可能;又或者,壓抑在其內在,親子關係終其一生不得痛快.還是那句老話:有意識的面對自己吧!#璐璐生日快樂#我愛妳的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