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央流行指揮中心規定,只要快篩陽即確診,但並非每個人狀況都是如此.一名小女童快篩兩次都陽性,到醫院PCR三次卻陰性,經抽血診斷,原來是感染「EB病毒」(俗稱親吻病).其實,EB病毒每個人都感染過,只不過多數是無症狀,究竟EB病毒是什麼?有什麼症狀?如何治療?想要預防接吻病感染,這些行為千萬不要對嬰幼兒做!另外,唾液快篩推出後,免去戳鼻之苦,但小小孩適用嗎?究竟嬰兒口水快篩到底行不行?本篇整理兒童唾液快篩適用年齡、準確性和使用重點! 推薦閱讀:鼻腔快篩、唾液快篩以及PCR採檢這三種採檢方法的比較家人陽性該幫嬰兒快篩嗎?快篩與送醫時機,唾液快篩這樣做才準!EB病毒是什麼?一吻致命?EB病毒俗稱親吻病,由EB病毒(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感染所致,這種病毒會在鼻咽部附近終生潛伏,所以口水中常可見到它們的蹤跡.由此可知,親吻病的傳染途徑主要是經由唾液傳染,舉凡接吻、共用餐具或盥洗用品、用口嚼碎食物餵食孩童等都能夠傳染.幼童或青少年是發病高風險群,幼童通常是口水、飛沫傳染,青少年則是接吻染病居多,目前醫學沒有針對EB病毒的特效藥,只能針對疾病症狀給予藥物治療. 接吻病症狀像流感,及時發現靠「這招」親吻病初期症狀就如同流感一般,會發燒、咳嗽或流鼻水等,唯一不同在於EB病毒會造成扁桃腺腫脹化膿,嚴重時會腫到無法進食、呼吸困難;肝脾也會脹大,甚至有破裂、內出血的風險.(圖片來源: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當孩子出現類流感症狀,但就醫服藥後3天,發燒症狀仍未改善,就要提高警覺,懷疑是否是感染EB病毒. 預防EB病毒,這5件事千萬別對孩子做!1.不要嘴對嘴親吻幼兒上文所提,親吻病以唾液為主要傳染途徑,成人口腔中有很多種致病微生物存在,所以盡量不要和寶寶嘴對嘴親吻,尤其是六個月以下寶寶,可以選擇擁抱、牽手傳遞愛.(推薦閱讀:拜託不要隨便親吻小孩!寶寶才6個多月,臉上充滿紅疹…)2.避免共食、共用餐具不要幫小孩咀嚼食物後,再餵食小孩的動作,建議可採用剪刀來剪碎食物,或用公筷母匙,如此可降低感染的風險. 3.身體不適,請減少接觸寶寶當家長出現咳嗽、流鼻涕、喉嚨痛或皮疹等症狀時,不要和小嬰兒親密接觸.▲身體出現不適,千萬別接觸小寶寶4.照顧寶寶前,要洗手乾淨洗手永遠都是最經濟、最簡便的預防疾病方法之一,每個人最好從小養成這個良好的衛生習慣. 5.玩具要定期消毒玩具中容易沾附寶寶口水,在共享玩具過程中會增加感染風險,建議爸媽可勤加幫玩具擦拭、消毒.(推薦閱讀:家有嬰幼兒如何消毒環境?消毒用品大解析,5大攻略請收好!)提升大人和小孩的自身免疫力非常重要,大人照顧寶寶或幼童之前記得先洗手,小朋友玩得玩具也要定期消毒,就可以大幅降低感染病毒的風險! 唾液快篩使用時機、適用年齡一次在這裡戳鼻子的快篩方式,連大人都不舒服,更何況是小孩.尤其嬰幼兒鼻孔小且鼻腔脆弱,唾液快篩相較鼻咽快篩、PCR來說,較為舒適,只要採集口水就可以檢測,免去戳鼻子的痛苦,準確度70%以上.▲三種篩檢方式比較(圖片來源:雙寶爸小兒科盧英仁醫師)不過要特別注,口水快篩試劑有使用年齡的限制.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受訪時表示,2歲以下嬰幼兒因難以照著大人指示執行唾液快篩,故建議鼻腔快篩會比較好;唾液快篩則比較適合能聽懂大人指令的4歲以上幼童! 至於嬰兒快篩何時做?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暨馬偕兒童醫院榮譽主治醫師李宏昌也在<聯合新聞網>中說明,即使家人快篩陽性,也不需要幫嬰兒快篩.嬰兒快篩並不容易處理,一不小心可能會戳到流鼻血,再加上病毒量第3天最高,動不動就幫嬰兒快篩,非常折磨大人與小孩,因此無症狀時建議別快篩. 李醫師也進一步說明,雖然門診增加很多兒童患者,但有9成都類似感冒症狀,屬於輕症.值得注意的是,小嬰兒不會說話,不舒服也不會表達,因此當出現以下症狀,建議先與小兒科醫師視訊看診,請醫師評估是否該讓小嬰兒快篩,或送醫檢查,或是居家觀察!1.發燒超過38度2.活動力下降3.咳嗽4.食慾降低5.吃東西會哭鬧不舒服時,應警覺可能是喉嚨痛(推薦閱讀:就醫零風險!虛擬健保卡怎麼申請?6步驟馬上完成!)兒童唾液快篩使用5步驟,跟著醫師一起做!使用唾液快篩採檢前,請先詳讀試劑的說明書,並洗淨雙手,清潔口腔,將食物殘渣、細菌吐掉,30分鐘後就可以進行採檢喔!1.檢查唾液快篩試劑內容物:快篩卡匣、唾液採集管、萃取液滴管.2.漏斗放在細管子上.(檔名:快篩迷思_2-3,替代文字:)3.採集深喉嚨口水:用力咳出喉嚨裡面的口水.4.吐口水到管子的一半.5.把上方漏斗取下,改成內附的滴管.6.口水滴進試管內到刻度線的位置,捏10下並靜置5分鐘.7.將混合液滴3滴到快篩卡匣內,靜置15分鐘,等待結果出爐.(以上步驟翻拍自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Youtube)延伸閱讀:想要快篩準確!圖解正確採檢角度、家長幫兒童快篩四步驟寶寶快篩擔心戳太深會戳傷小孩?兒醫解說快篩基本概念及3大常見QA天氣熱會讓快篩試劑變質?該放冰箱嗎?藥師曝:千萬別放「這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