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滿三歲之前,幾乎沒幾個月就會有固定的疫苗必須施打,如果孩子很害怕打針,每次都哭天搶地,父母一定是既心疼又心累,但是這件事情其實可以藉由攜帶一個玩具、以及平日的觀念建立就可以獲得改善,讓父母與孩子的心理壓力都大幅降低,親子關係更加和樂.多慮媽懷孕產檢等待看診時,聽著孩子們此起彼落的哭聲,讓我對於即將誕生的寶寶既期待又怕受折磨,從那時候就開始思考要如何讓孩子不會那麼害怕(是有多多慮?......(´ー∀ー`)),為此做了很多的努力,現在家中兩姊妹看醫生打針都很是配合,頂多偶爾針頭刺下去的時候會哭一小下,但是針拔起後就立即自行止哭了.姊妹一起看診的時候,還會爭奪要第一個打,爸爸整個傻眼:「這種要求這輩子沒聽過......」➊ 不要讓孩子害怕醫院與診所以正向的態度對待「看醫生」這件事情,告訴孩子看醫生、吃藥是可以減少自己的不舒服的,讓醫師阿姨、叔叔教我們要怎麼打敗病毒、細菌.不去的話,可能會不舒服好久,但是去的話,可以很快就好起來喔!生病了不是罪孽、看醫生也不是懲罰,平常就建立好觀念,可以事半功倍,不要讓孩子莫名地懼怕醫院與診所,不然還沒進大門就開始哭鬧也很頭疼(.>︿<)_θ.➋ 預告如果突如其來要做一件會有點痛或是本來就不喜歡的事情,心情肯定不好.所以在打針前一定要預告,有良好時機就要先告知孩子,不管是前一天或是好幾天前.像看新聞,看到終於開放未滿五歲的孩子施打covid-19疫苗,媽媽與爸爸就熱烈討論,孩子們會問「什麼?什麼?我也要看!」的時候,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不要怕提早告訴孩子會造成麻煩,對於三歲以上已經很有主見的孩子,第一句回「不要」也是很正常的,趁此告之施打的好處,與他們討論跟打針有關的事情,媽媽甚至還會舉一些自己之前打很大的針,生他們的時候打了哪些針,誇誇孩子之前打針很勇敢,也可以說說他們哪些朋友同學也是差不多時間打針~~總之就是天南地北、且明目張膽地正面討論「打針」,媽媽心裡想的是讓孩子「知道越多越不怕」.講到後來,他們甚至很期待那一天到來,還會自己數日子,睡前還要確認是不是明天就可以去打針了!(๑¯◡¯๑)我們也會跟孩子討論:打針跟被蚊子咬好像喔!都會痛一下,然後被咬、打針的地方會紅紅腫腫的,還會癢癢的~~.有一個平常就有的經驗對照,也能減少一些不安.➌ 帶一個玩具針筒每次看診都要等好久,看著許多人進進出出,若有孩子在診間大哭或是哭著被爸媽拖進診間,在外頭等待的其他父母應該都如坐針氈吧?很擔心這樣害怕的情緒也會感染到自家孩子,不只打哈欠會傳染,恐懼也會.所以我們都會攜帶一個玩具針筒,玩起針筒注射遊戲,打發時間,一起猜猜今天會打手臂?大腿?還是小屁股呢?然後每個部位都用針筒戳戳戳,這樣可以讓孩子習慣被針刺到稍微有點刺痛的感覺,孩子們對於這樣的互動也感到很有趣,像被搔癢一樣呵呵笑,讓他們猜猜打哪裡,則可以轉移注意力,讓打針這件事情變得好玩起來.當然除了刺刺孩子,當然也要讓孩子有機會能稍微宣洩發洩一下內心的緊張,讓他們也幫爸媽打打針~~爸媽逗逗孩子,總之就是要讓等待的時間是開心的,不要讓孩子有機會醞釀害怕的情緒.※記得有一次帶針筒玩的時候,一直只有戳大腿,因為之前都只有打大腿,結果那一次卻突然是打手臂,猝不及防,爸媽嚇到,擔心孩子心理準備得不夠,哈,好險也沒怎麼哭就是了.不過那次之後,我們就會手臂、大腿跟屁股都刺一刺來玩,變化多一點,還能玩猜猜遊戲,孩子們都很喜歡.實施此計策的後遺症大概就是......到了打針當天,不管是媽媽的屁股、爸爸的手,甚至貓咪都無法倖免╮(﹀_﹀”)╭哈哈哈,不過孩子很是開心與期待,被刺兩下無妨,非常划算.➍不要一直問孩子會不會害怕一直問孩子會不會害怕打針或是挑釁的開孩子玩笑地說他一定很怕,這些都是在暗示孩子,打針這件事情是可怕的.撇除過於突然、大聲的生理驚嚇反應,以及受過創傷的心理,媽媽一直秉持著「少怕一事,就能強上一分」原則,希望能讓孩子盡量不要東怕西怕,裹足不前,或是容易大驚小怪.但不是所有事情都不能怕,也會告訴孩子,你會怕,表示你知道這些事情或東西危險,這是好事.像「打雷」,我們都應該要怕打雷,因為我們知道它的危險性,要知道如何保護自己,讓自己身處安全,但我們不需要去怕雷聲.其實孩子本來都不太怕打雷的,都像沒聽到一樣,有次雷雨天,長輩陪同孩子玩,一陣雷鳴後,長輩就對孩子說:「打雷好可怕喔!你很怕打雷吼~好可怕喔~~」(重複數次)媽媽當下很想去阻止,但無奈手上全是洗碗精的泡沫.果不其然,因為這樣的暗示,孩子後來好一陣子只要一打雷就會邊尖叫邊說:「好可怕喔!!!」要除去這樣的暗示,媽媽又有一段很長的路要小心走.初生之犢不畏虎,孩子原本是大膽又好奇的(所以常會聽到一些孩子大膽抓蟲跑來跑去),會慢慢在成長過程中,因為受挫折或是更了解世界而開始感到害怕.如果希望孩子不要有莫名、無中生有的恐懼感,我們就不要把自身覺得可怕、無關生命安全的事情,強加或透過言語不斷暗示孩子也要害怕.➎以身作則自從有小朋友之後,為了避免大人傳染病毒給小孩,每年流感疫苗,我們都會全家施打,也藉此機會展現大人勇敢的一面給孩子看.➏鼓勵打完針之後,不管孩子有沒有哭,都要記得鼓勵他:「你鼓起勇氣打針了!身上有抗體了!就能保護自己比較不容易生病囉!好棒~」如果有哭,爸媽也不用很生氣地叫孩子不要哭了,可同理他、與他聊天邊逗笑:「媽媽也覺得針刺下去的時候會痛痛耶!不過護理師阿姨「嚇剎」一下子就打好,針一拔起來就不會痛了,好厲害耶~~」(搭配誇張動作、語調與表情逗孩子)孩子很容易就忘記要哭了.很多與孩子溝通的事情,真的是「慢慢來比較快」,當我們想要命令孩子現在、馬上、立刻停止哭泣,這一聲怒斥下去,可能本來的害怕情緒又100了,音量也會15,但是如果能夠先同理一下他們的處境,再轉移他們的注意力,雖然較花費唇舌與時間,但是說不定更快能切換回那個愛笑的寶貝.[多慮夫婦的育兒研究室]FB:https://www.facebook.com/dorifufu3558BLOG:https://dorifufu.pixnet.net/blogYouTube: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