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痛苦掙扎,身旁大人卻沒有理會(圖片翻攝自中時新聞網)帶孩子去泳池,即便有救生員在旁也千萬不能離開視線,以免一個不注意,發生無法挽救的憾事!一名8歲多男童在室內游泳池跳水,未料水深超過男童身高,因踩不到地便不斷拍水掙扎,但旁人卻沒有理會,最終男童沉入水底,被發現送醫時已回天乏術. 根據<中時新聞網>與「爆料公社」影片指出,中國湖南省日前發生男童溺斃事件.一名男童和家人到室內游泳池玩水,當時男童家人不在身旁,男童直接跳進泳池,沒想到身高不及水深,他瘋狂拍打水面,但身旁大人卻完全沒有理會. 整整2分鐘的時間,男童痛苦掙扎、不斷拍水濺起水花,但不管是泳池邊的救生員,還是周遭大人都沒有理會,甚至之後有另一名男童下水,並在他旁邊打水,卻沒有理身旁男童的異狀,男童掙扎1分多鐘,最終以手掐著脖子的姿勢沉入水底溺斃,等到發現送醫搶救已宣告不治. 影片曝光後,網友非常震驚,紛紛留言「太可怕了,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好扯,每個人都沒看到嗎」、「旁邊就有人…真的怎麼沒有人看到…看了好難過」、「帶著孩子不管玩什麼,都一定要有人顧著」.(資料來源:中時新聞網、爆料公社) 溺水通常沒有聲音、不會呼救有別於電視劇所呈現,溺水不會有大叫救命、大力拍水的情況.這是由於溺水過程中,孩子會因急著把頭伸出水面而無法呼吸,聲帶與上呼吸道會變得緊繃、無法發出聲音.因此即使溺水已發生,旁人也很少會注意到,通常是無意識飄流、載浮載沉時才會讓人發現. 只有「水」的地方,就有可能溺水有水的地方,不僅是海水、泳池、水樂園,還有馬桶、浴缸、池塘、蓄水池以及任何能積水之地.以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水像是有獨特吸引力一樣,讓孩子特別愛玩水,尤其家中若有未滿一歲的嬰幼兒,盡量不要在浴室中儲水(臉盆、水桶或浴缸),最好平時浴室都關上門,避免孩子進入浴室而大人渾然不知. 溺水分成這3種形態溺水分成濕性溺水、乾性溺水、二次溺水:1. 濕性溺水是最常見的溺水型態,由於溺水時間長、喉嚨的肌肉鬆弛,導致大量的水進到肺部而窒息.2. 乾性溺水乾性溺水較為少見,也就是「差一點溺水」.主要是孩子游泳時發生嗆水,雖然水沒有進到肺部,但因受到驚嚇,引發「反射性的喉頭痙攣」,導致氣管關閉無法換氣,最終缺氧窒息.但乾性溺水常見的情況是,離開水域時「看起來」沒事,卻有可能在數小時內忽然發作,讓人措手不及.3. 二次溺水又稱次發性溺水、遲發性溺水,也是在發生嗆水、離開水域時才會發生.指的是孩子嗆水後的24小時內水進到肺部裡,引起發炎或腫脹,導致體內的氧氣、二氧化碳交換時產生困難,因而溺死. 孩子溺水怎麼辦?掌握3大步驟家長帶孩子出門玩水,不論室內、室外都一樣,千萬不要以為有了「泳圈」、「救生員」就可以安心,或是置之不理.水性是難以莫測的,必須格外注意,緊盯小孩!1. 進行初步搶救家長可利用身旁的木板、救生圈或長竿等物品,拋下水中讓孩子有東西可以拉著,並撥打119或是通知現場管理單位,切勿輕易下水施救,以免自身也陷入危險. 2. 確認意識,準備CPR溺者若無意識,即使其平躺於地面;若尚有意識,請協助清除呼吸道雜物,並讓其頭部朝下、按壓背部,慢慢排出積水. 3. 開始CPR清除完畢後,立即進行CPR.透過按壓胸部、人工呼吸,儘量讓溺者維持心跳,並等待醫護人員抵達現場.(記得用衣物圍住孩子,避免失溫)呼籲民眾,目前非常時期應做好防疫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戲水時,這5點也很重要:1.孩子玩水一定要有父母或成人陪同,務必要有人在旁監看.2. 人多的水域(泳池、水樂園、水池)難免擁擠,容易因碰撞、滑倒導致嗆水,除非有大人陪同,否則盡量不要入池.3.若孩子沉沒在水中太久、但水面平靜時,一定要上前察看!4.如孩子出現劇烈拍水動作、但沒有站起來,一定要上前察看!5.下水前,以孩子的手臂長度來測試安全水深,而非身高. 延伸閱讀:玩水卻再也回不來…沒掙扎、沒呼喊,7歲女童溺水沉池底,搶救仍不幸身亡找到了!6歲溺水男童不幸身亡,父子相隔四小時尋獲,母跪地痛哭5歲男童溺水身亡,母抱兒遺體哭求「再救救!」…急診醫感慨難忘才上學第三天,女童在幼兒園溺水昏迷!事後爆出更可怕祕密…「沒有奶、孩子不好帶、對不起老公」產婦帶新生兒溺水雙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