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這個數位時代,新手爸媽育兒已經從以前的﹝樓下阿嬸說孩子要xxx,以前我們都ooo...﹞轉變成﹝網路上說孩子要xxx,line媽媽群組友人分享要ooo...﹞所謂科學育兒、google育兒變成現在的主流. 我也不例外,孩子有點風吹草動,馬上餵google大神,PTT看看有沒有人遇到相同的情況,而現在google推薦文章、新聞推薦也都很人性化,知道你在查詢嬰兒用品、尿布,就推薦你<1歲前,這樣做讓孩子未來無限可能>、<為了孩子的健康,停止做3件事>. 現在孩子一歲半了,經過這一年半的資訊轟炸,突然覺得,這些網路的文章和從前的三姑六婆好像差不多,不同的是網路文章沒有太大的強迫性,不會一直碎碎念.但是這些文章也會默默的影響我的育兒觀念和內容,商家知道現在爸媽為了孩子肯花錢,更是把很多資訊模糊化或者是放大效益,若吃到毒雞湯或者是接收到錯的觀念,真是欲哭無淚、只能怪自己啊... 因此現在閱讀相關文章或書籍的時候,我會習慣性看一下出處,並且內容的部分會傾向有科學驗證相輔的會更加安心.而我認為人文科學不像物理、化學一樣的通用,所以對我來說,相關的育兒文章其實都是參考為主,還是要以孩子的特質與個別的發展曲線而應用. <父母的語言>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小兒人工耳蝸植入外科醫生轉成一個社會科學家,因此這本說裡面提到很多真實案例與相關的科學佐證.而﹝三千萬字計畫﹞也是這本書很重要的主軸. 書本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與打破固有觀念的思維,書中也提及父母的說話方式、內容會如何影響孩子數學、空間、讀寫等表現、3T原則是親子對話的重要指引,最後呼籲政府重視並投資在孩子身上. 閱讀心得 ﹝三千萬字計畫﹞源自於作者團隊做的一個社會實驗,實驗中將社經地位家庭歸納成高、中、低、社會福利等四類家庭,並且記錄孩子在每小時會收到多少回應與對話.推演出高社經地位與社會福利家庭孩子接收到語言,每年高達800萬字,而在三歲前,則會差到3200萬字,小孩三歲時能使用的字彙差異則是591個文字,凸顯出與孩子對話會對孩子發展有多大的影響. 除了數量之外,內容更加重要,有多少語言是我們不經意說出來,卻會讓孩子記一輩子的.而我們說出來的話若沒刻意練習,其實也會和我們的生長背景、接收到的教育與環境有關.書中也有提到:〈我們從遺傳而學到的基因潛能,會在兒時經歷的父母語言環境被減低、破壞或者是實現、強化〉 重男輕女、男生理工好、女生文科好,是根深蒂固的固有偏見.我還記得身為工程師的我,高中會去讀三類組,源自於我媽一句已經忘記的話語... 高一的時候,有一次我數學考的不是很理想,我媽在煮飯的時候,隨口一句:﹝哎呀,沒關係,反正女生數學本來就不是強項.﹞從此,我就往理工路上走到底不回頭了.我想要證明,女生也可以打敗數學,誰說女生就不能數學很厲害! 而書中也有很好玩的研究成果,他說,男孩在三歲前所接收到數學概念、空間的字彙是遠多於女孩所聽到的.我反思了一下,覺得跟商人所販賣的商品與性別偏見導致的遊戲內容也有關.若沒有刻意去引導和練習,很容易會有自會上的差異. 男孩傾向的玩具不外乎是車子、軌道、機器人、修繕工具;女孩傾向的玩具則是娃娃、下午茶組之類的.看出來了嗎,車子、軌道等玩具在玩樂與互動的時候,很容易產出數學概念(一輛車、兩輛車...)、空間概念(組機器人、組軌道等等).而女孩傾向的玩具則是會有照顧(幫娃娃梳頭、打扮娃娃)、與人互動(一起喝下午茶、收拾等).女孩專區,截圖自PChome男孩專區,截圖自PChome 因此若要打破這個偏見,我想最重要的是接觸到的環境要多樣化,而且不要拘泥於女孩就應該要買OOO、男孩就買XXX.多方嘗試也可以了解孩子的主要特性,而在與孩子對話的時候,在習慣之前可以刻意練習用數學概念(一隻、兩隻...)與空間概念(圓圓的太陽、長長的大象鼻子). 書中還提到自我對話、3T原則等內容,篇幅太長,下一篇再說好了...我的練習 針對培養一歲半女兒的﹝數學能力﹞、﹝空間能力﹞,在每天的繪本對話中,我至少要數一次動物數量、敘述一次形狀與物體前後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