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列出親子衝突的前五大原因,我想「以關心之名的擔心」,一定會名列前矛吧!「擔心」和「關心」有很多的不同之處,讓我們來聊聊兩者的差異:擔心是認為你做不到 關心是相信你做得到最常發生的擔心理由,就是認為孩子不會、孩子沒有能力,因此當孩子在做某些行為時,爸媽自然而然就會擔心啦!|從擔心到關心|花時間陪伴孩子練習自立的能力,像放風箏一樣,緩緩地拉長線,欣賞孩子能力的成長,就可以減少擔心、增加關心了.擔心是將責任擔在自己身上 關心是關懷你如何負責爸媽都希望孩子負責,卻又不自覺地將孩子可以負的責任擔在自己身上.擔心的「擔」字說明了一切.|從擔心到關心|逐步將孩子可以負的責任交還給孩子,爸媽可以想像自己會慢慢成為「教練」,真正在人生場上的是孩子自己,教練只能給予陪伴.擔心伴隨的情緒是煩惱 關心伴隨的情緒是喜悅從情緒來覺察和分辨是擔心還是關心,是很明顯的.當我們發現自己會覺得煩惱、擔憂、緊張⋯⋯那麼應該就是擔心了.|從擔心到關心|試著去感受關心的喜悅,也試著自行消化那些伴隨著擔心出現的負向情緒,留意別將負向情緒倒給他人,也不要壓抑在心裡.擔心反映的地位是上對下 關心反映的地位是平等若是從溝通姿態來看,指責、討好、超理智的姿態,是很容易擔心的,因為這三種姿態都不是平等,而是上對下,有的是爸媽上、孩子下,有的是孩子上、爸媽下.|從擔心到關心|練習和孩子「平等且互相尊重」,孩子是一個有智慧的生命體(沒有外星),試著看到孩子的亮點,和他平等、一致地相處.擔心常會搭配嘮叨的提醒 關心常會搭配好奇的提問除了情緒來辨別之外,透過外顯行為也很好判斷,擔心就會有很多的碎唸、提醒,就算是「問句」,也都是帶著提醒式的問句.|從擔心到關心|唯有當我們真正地信任孩子,願意讓孩子長出自立的能力,我們才能練習關心,也才會以「好奇」式的提問和孩子對話.本文由<綠豆爸的阿德勒幸福學>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