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父母「一個、兩個、三個,還有一個,可以留給我愛的媽媽」「啊!那爸爸怎麼辦?」「一個、兩個、三個,還有好多個,吃個夠吧」「啊!一不小心吃完了」「那爸爸媽媽怎麼辦?」「下次一定要記得,先留一點點,刻意的一點點,留給愛我的爸爸媽媽.」諾大的盤子裡,擺放著好吃的梨子片,三顆大大豐潤的水梨,堆疊到盤子上,還真有點壯觀,有著吃不完的錯覺.想著應該不用分食吧,這麼大一盤,應該都吃得到,沒想到半個小時後傳來爸爸的哀號.「怎麼都沒有了?」「有啊!剛還一大盤!」幾個小子異口同聲的說著,配著光溜溜的盤身,一片淨白,有種說不出的違和感,到底,一大盤是錯覺還是誇飾?「就…真的沒有了!」爸爸故意看著三個男孩嘀咕著.「可是,我真的沒有吃太多,因為很好吃,我還想著不能吃太多.可是,因為有一大盤,我又覺得沒關係,所以好像多吃了一些!」三兄弟你推我拉地想出了一個劇本,關於梨子吃光光的不得已劇本,還不時地瞄向我,想跟我求救,解掉一大片尷尬,偏偏我這樣緩緩吐出火上添油句:「媽媽也是一片都沒吃到呢!」登登登登~~~夠尷尬的三隻小豬頓時臉紅紅,你看我,我看你,真不曉得怎麼辦.返身走回廚房,削了再一顆大梨子,一半給我,一半給爸爸,順道跟孩子說著我們的感受,沒有被疼到的委屈,被忘記的小小難過.「啊!我知道了,下次我會先用小盤子把爸爸媽媽的另外先裝起來!」「啊!我會找五個碗,把食物分配好,這樣就不會有人吃不到了!」想得到的方法有好幾種,默默地,我想著,下次應該還是要擺上一大盤,到底,這樣的分享是需要練習的,是需要刻意放在心上的.「知道嗎?爸爸媽媽很愛你,所以有的時候,我們會選擇少吃一些,或留下一些好的,希望你們都能吃到美味,不過,那不代表我們不喜歡吃,或不需要吃哦!只是單純地疼愛你們,這樣的心情希望你們明白,更希望,你們也能這樣疼愛著我們.」說著說著,想起了台北的奶奶,總是把最好吃的雞腿肉夾到孫子的碗裡,總是把最脆嫩的筍片給了孩子,總是在還沒坐暖椅子時,就又起身削著水果,備著甜點,我們這樣想起了關於愛的某些片段,被寵愛的某些時刻.那我們可以為愛我們的人多做些什麼?愛,不要只是用說的,再帶點實際的動作,讓對方知道你也是如此在意.這樣的對話在一顆梨子中結束,對我來說,後來削上的梨子,意義重大.我想讓孩子清楚地知道,我們,父母與孩子是等重的,都同樣渴望被疼愛,都同樣渴望被記得,在某些時刻裡,寵愛不是理所當然,而是出自於愛,但絕不能變成犧牲或寵溺.不過就一顆梨子,孩子愛吃就讓他吃吧!是啊~大人不該這樣小氣對吧?可是,在這樣的給予裡,我們是否有機會讓孩子也學會愛父母?這樣的愛,是需要練習的,關於真實行動的愛,關於愛父母這件事,是需要練習的.孩子是在我們呵護下長大的個體,被呵護著,同時是有著自由意志的個體,若只是單向地接受給予,那,他只學會拿取.若在每一次的對話中,我們只是一昧地疼愛與付出,那,孩子會誤會,會以為這樣就是我們關係該有的唯一樣子了.「我以為你不吃,才會都給我吃的!」、「我以為你有錢,可以再買一個!」、「我以為放在盤子裡的都是我可以吃的!」、「我以為你會幫我處理好,所以就沒有說了!」很多的以為就在每天每天的小小互動裡扎根了,像是不小心落下的雜草種子,搭個雨水,就這樣咚咚咚地冒了一地,等到發現時,才猛然驚覺,怎麼,花園裡到處都是雜草呢?我與孩子,正處在這樣的雜草叢生裡.備上了手套與鏟子,我想帶著孩子一起修剪一片雜亂的綠.這天在市場裡,買到了油雞翅,還有一大串翠綠的葡萄,油雞翅帶著肉香,綠葡萄透著一抹甜光,都是孩子愛吃的,也是我們愛吃的.回到了家,整理著菜,兩把青蔥,兩朵青花椰菜,一包筊白筍,再搭上個半顆高麗菜,全都進了冰箱的大肚子,孩子一眼瞄到油油的雞翅,還有那包綠綠的葡萄.「哇!今天有雞翅耶!」「我要吃!」「我要吃兩個!」「等等,還要記得爸爸啦!他還沒下班,要留給他!」像是想起了什麼,孩子七嘴八舌地討論著,該留多少給爸爸,該留哪種給爸爸?要用什麼碗裝著?我仍忙著理菜,順便,拔掉了一些雜草.「耶~~還有葡萄,媽媽,這是很甜的那一種嗎?」「對!很甜,子很小很小的那一種!」「哇!萬歲!媽媽我最愛你了!」浮誇的老三這樣抱著我說著.「那一個人可以吃幾顆?」「就拿碗出來分一分,要記得有五個碗哦!這樣爸爸媽媽才會吃到,不然又會被吃光光!」哥哥在一旁叮嚀著弟弟們,要這樣那樣做比較好!「謝謝你們記得爸爸媽媽,爸爸一定也會很開心,有被你們記得真好!」悄悄地,又拔掉一些雜草.很賊的媽媽,買上個雞翅與葡萄當教具,偷偷地讓孩子練習著關於愛的動作. 很多時候,因為我們是如此疼愛孩子,會有種太過自我美好的錯覺.我們以為,這樣寵愛著他們,他們也會等重地寵愛著我們,會刻意留下最好的給我們.我們以為,不用太多的言語與教導,孩子對父母的愛是天生的,怎麼可以厚臉皮地要求孩子也要愛父母呢? 說到底,我們太自大也太無知,把所有關於愛的一切都視為理所當然,包括孩子回饋我們的一份愛.當孩子無法做到時,我們帶著困窘與惱怒,批判著孩子不知好歹,不懂報恩,怎麼會連這樣的事都要人教?我們一邊罵著,一邊舔舐著傷口,卻忘了最根本的一件事:關於愛,付諸行動,是需要練習的.這樣的反撲總是一瞬間的,孩子長大了,帶著獨立與自我,對於我們愛的索討,都像是情緒的枷鎖.而還來不及被孩子疼愛的我們,一股腦地追趕,像是個討債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說著關於付出的不值.「這麼大的人,怎麼會不知道要打電話回家給我呢?一週一次不為過吧?」、「這麼大的人,怎麼這麼不懂得為別人著想?就連喝飲料,也只買自己的一杯?」、「這麼大的人了,拿家裡的食物回宿舍都不用說嗎?他當這裡是旅館還是補給站嗎?」關於那些父母的怨懟,一個個跳了出來.年少的我,年衰的我的父母.稚嫩的孩子,成為父母的我.關於愛,孩子對於父母的愛是真實的,是不可否認的.然而,所有的愛都一樣,心與口的距離近,甜言蜜語總是容易,而雙手雙腳與心的距離總有一段,要做出來「愛」,就帶著某程度的不容易了.為著孩子著想,不想讓他們掉入「莫須有的」不孝罪名,也為了我自己著想,不讓自己掉入「孩子都不愛我」的自我可憐,那,就從現在的每一種可能開始練習吧!總不要到了孩子轉身長大的那一刻,才來壓著孩子說東說西,說著不入人心的關於愛的一切.親愛的我們,愛,總要練習,一句話搭上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帶來某些感受,不嫌麻煩,讓我們陪孩子做著每一種練習,這樣的愛會扎根,深深地成為大地的一部分,不致像那飄逸的蒲公英,美奐地散了一片春光,卻只剩裸枝一條.親愛的孩子,關於愛,從來就不是理所當然,在這樣簡單的一個字裡,有著太多說不出口的心意.謝謝你,聽進去了我們的呼求,那特意留下一盤水果,一封字卡,都是你愛的行動.說到底,我們和你們一樣,都是渴愛的靈魂,可愛地互相疼愛著.本文由<關於那些美好>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