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凱雁臨床心理師邀稿/知芯心理治療所最常把「不要」掛在嘴邊的時期,就是被稱作貓狗嫌的2-3歲,是人生第一段叛逆期.孩子透過自主探索世界,測試自己對周遭事物的掌控度,嘗試自己做決定,「自主」即是這個階段重要的發展任務.也就是說,這時期孩子說的「不要」,不是我們所想的「故意找爸媽麻煩」,更像是自我挑戰,是每個孩子必經的發展歷程,只是因為孩子氣質不同,而有反應強度的落差.但是,無可否認,這句「不要」聼久了真的很容易觸動心中怒火,也讓人束手無策,下面提供幾個原則,陪伴大家一起度過這階段的困擾.提前預告活動大部分的孩子都不喜歡活動被中斷的感覺,尤其是要做一件本就不喜歡的事時更是.可以提前告訴孩子下一個活動,以及會提前提醒,時間到了就需要轉換活動,讓孩子心裡有所預備.給孩子有限的選擇,滿足掌控感我們可能無法讓孩子決定「做或不做」,但能讓他決定「完成的方式」.提供孩子二選一的選項,不問孩子:「我們去吃飯,好不好?」,而是說:「我們要吃飯囉,你要用這個波力的碗,還是毛毛的碗?」,或是「現在要洗手喔,你想在厨房還是厠所洗手呢?」.回應孩子的情緒,比起説道理更有用孩子也會對指令、要求有情緒,尤其是他人的要求違背了自己的需求,讓孩子知道你看出他的不舒服、生氣,並且懂得其中不容易(如:還沒有玩夠,真的好不想回家,好生氣喔.)安撫孩子的情緒,待孩子稍微冷靜一點,再引導其完成該完成的事,與其孩子在氣頭上時爭辯,强調哭閙也沒有用,結果孩子情緒風暴越演越烈,處理情緒更是權宜之計.本文由<魏凱雁臨床心理師>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