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帶孩子參加朋友聚會,趁好天氣我們在草地野餐.大人們坐在野餐墊上放鬆聊天,孩子們盡情奔跑玩耍,享受愜意的午後時光.這時候,其中一個孩子突然放聲大哭,大喊著:「你幹嘛弄斷我的樹枝?」哭的人是朋友的孩子,而弄斷樹枝的是我的兒子.朋友連忙安撫自己的孩子說:「沒關係,只是樹枝而已,我們再去撿就有了.」原來,孩子是為了要交學校作業,特意去撿了許多樹葉和樹枝.結果,兒子拿起樹枝把玩時,一不小心就折斷了.我把兒子叫到跟前,詢問孩子事情的經過.兒子一開始並不覺得自己有做錯什麼,認為樹枝落葉滿地都是,他只是「順手」撿起了身旁的樹枝,結果就弄斷了.「但你有看見這些東西其實是哥哥撿回來的嗎?」我問兒子.「嗯.」兒子點點頭.「所以你其實是知道那是他撿回來的,對嗎?」我繼續問他.「嗯,我只是拿起來看一下而已,結果它就斷掉了,可是那只是樹枝而已啊!」我知道兒子也聽見朋友安撫孩子的話語,所以會覺得自己弄斷的只是樹枝,沒什麼大不了.但我想帶孩子看的是另一件事情,那就是學會尊重別人的「物權」.「你覺得不重要的東西,對別人來說可能很重要.即使是樹枝和落葉,但那可能是他花很久的時間辛苦撿回來的,對他來說是相當珍貴的寶物.如果你很喜歡的玩具被別人弄壞了,你一定也會很難過吧?那你現在可以做什麼呢?」我對兒子說.兒子聽完便起身走過去,向正在哭泣的哥哥說:「對不起!」說完後,就立刻回到我身邊.「除了說對不起之外,你覺得還可以做什麼補救?」我問兒子.對兒子來說,開口道歉並不困難.他要學會的是另一個課題,學會為自己的行為「付代價」.「可是,弄斷的樹枝又沒辦法黏起來,這裡又沒有膠帶.」兒子回答道.「除了黏起來之外,還有別的方法嗎?」我知道兒子之所以會只想到用膠帶黏起來的方法,是因為他常常不小心弄壞玩具,爸爸都是用膠帶黏貼的方式補救.兒子想了想說:「那我再去撿一根樹枝還給他.」於是,他走到樹下撿了一根樹枝後,再把樹枝還給哥哥.哥哥這時才破涕為笑,孩子們又開心地玩在一起.「你覺得不重要的東西,對別人來說可能很重要.」這句話除了對孩子說,其實對我而言,也是一種提醒.有時候,看到孩子書桌抽屜裡,堆滿用來畫畫的日曆紙,也會忍不住想偷偷把他們拿去丟掉.在我眼裡看來,那些皺巴巴的日曆紙,只不過是像紙屑一樣需要丟棄的東西;但對孩子來說,卻是極為珍貴的寶物,說什麼也不肯丟掉.生命中,那些你覺得看似不重要的東西,有可能對別人來說極為重要.或許對你來說沒那麼在意的事,對別人而言,卻是神聖不容侵犯的.當價值觀不同時,不是急著去批評對方:「不過只是件小事,有必要那麼在意嗎?」而是靜下心試著去理解對方的感受,也許就能有不同的體悟.學會把別人放在心上,才能走進別人的心裡.也要謝謝老公,在我氣得想把那些塞在抽屜裡,塞得亂七八糟的日曆紙拿去丟掉時,願意耐心地帶著孩子一張一張整理抽屜裡的日曆紙畫作,我才有機會看到這些「寶物」.那也是只有孩子在這個時期,才能畫出來的珍貴畫作.畫中那四張幸福的笑臉,對我來說,就是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想看更多育兒經分享嗎?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按讚喔和你一樣都是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