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幼兒園這件事,我們很早就鎖定離家最近,走路不到五分鐘的私立幼兒園.畢竟一直以來都沒有後援,公幼自然不在我們的選項內.而準公共化和非營利幼兒園因為離家有些距離,經歷過雙寶托嬰時期,從7個半月到2歲10個月漫長的開車接送期(一次兩隻而且在二樓)後,我們毅然決然選擇走路到得了的學校.相較於隨性的我,老公很早就規劃到國小、國中,並且也早早就遷好戶籍為國小做準備.也因為看過太多因學習英文而苦的學生,再加上老公的英文程度不是很好,因此他希望從幼兒園就讓他們沉浸在雙語的環境,打造無壓力式學習的空間.雖然我也認同英文的重要性,但我更傾向讓他們在小學前儘可能地體驗生活,多嘗試不同的事物,在愛與尊重的環境下成長.我沒有堅持一定要蒙特梭利或是華德福的體系等,只希望他們遇到願意用心陪伴並關懷的老師.雖然偌大的戶外空間、獨立的溜滑梯真的非常吸引人,但若不得不取捨的話,我會優先以軟體(老師)為主.畢竟在我們長大之後,不會記得幼兒園玩過什麼,卻會記得當時老師對我說過什麼話,造成我心理什麼樣的影響.人生,一直在不斷地選擇,從小大到自己的選擇,一直到為孩子選擇.因為第一次經歷,時常在許多的懷疑、迷惘中渡過.孩子幾歲,父母就幾歲,在下定決心的同時,也要不後悔自己的抉擇.即使之後發現這個選擇是錯的,也不要責怪自己.而是要慶幸我們提早發現了這個錯誤,並且試著積極地去修正與改變,相信一切不會太遲.全美? 雙語? 角落教學? 每種教育方式都有它的優點,也有它們各自注重的地方.身為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特質,只要用心相處陪伴,一定能找出最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與理念.這是旁人無法了解也無法干涉的.一開始找幼兒園時,我會列出在意的事項.比如說: 希望有大大的操場、希望有外師英文課程、希望有自己的廚房、希望有多元的課程等等.但在參觀過這麼多幼兒園後,我發現大多數的幼兒園都至少可以符合八成的條件,反而讓我感到更加迷惘與不知所措.一直到看了一位母親分享一句話,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孩子,你希望在那個環境下成長.讓我反思,如果我是孩子,我希望每天上學是開心的,可以常常體驗生活中不常接觸的事物,可以去戶外跑跑去曬太陽,可以被充滿包容與愛的環境圍繞.我希望每天去接他們時,可以看到他們堆滿笑容的小臉,可以聽到他們興高采烈地分享在學校發生的趣事.每天早上可以聽到他們期待去上學的歡呼聲.這樣的幸福更勝於今天學到了什麼英文單子,上了什麼數學課.幼小銜接是未來的課題,但現階段對我來說,在核心人格形成關鍵的六歲前,能夠讓他們在理念、愛、尊重與欣賞的環境下成長,是再美好也不過的事了.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迎接即將到來的日子,我覺得既興奮又期待.我迫不及待想看到他們的改變,也衷心期望能與他們一同學習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