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健署10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子宮體相關癌症發生率在我國婦女中居第5名;110年死亡率統計中,更是婦女死因第10位.而子宮內膜癌就是子宮體癌最常見的一種(占9成),需當心的是近年來,國人子宮體癌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報告統計,子宮內膜癌每年新增的病患人數從2015年的2458人,到2019年新發生個案明顯成長,新發生個案為3124人,並且有年輕化的趨勢.63歲林小姐,大約從4年前就已步入更年期,半年前開始出現偶爾會有微微出血的狀況,頻率並不密集也不是天天發生.在步入更年期後,為了補充女性荷爾蒙,她開始服用宣稱可幫助補充荷爾蒙的保健品,讓她誤以為偶爾出血就是回春的表現.近期,她與先生一起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健康檢查,也聽從醫師的建議特別將非侵入性的骨盆腔磁振造影(MRI)檢查加入健檢項目清單中.沒想到,透過MRI的高解析影像中竟赫然發現子宮內膜有一處1.5公分的病灶,已侵犯至子宮肌層.後續由婦科醫師安排進一步子宮內膜切片送驗,確認罹患第一期子宮內膜癌.另有1位63歲女性,經骨盆腔磁振造影檢查(MRI)發現子宮內膜有一處大小約1.5公分病灶,並已侵犯子宮肌層,後續確認罹患子宮內膜癌.健檢揪出早期子宮內膜癌慶幸的是,林小姐有定期健檢的習慣,也趁這一次健檢發現早期子宮內膜癌,如果積極配合治療,第一期的預後五年存活率可高達97%,第二期也還有85%的存活率,但若是拖延至第四期其五年存活率將大幅降低至20~25%.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表示,女性熟悉的「六分鐘護一生」口號主要是針對子宮頸癌篩檢,但別忘了關注「子宮體」的健康也相當重要.提醒更年期的女性雖已停經,但婦科器官的健康狀況,也不能鬆懈.停經後若出現不正常的出血,就是子宮內膜癌最常見的症狀,一旦有這樣的狀況發生,千萬別以為就是回春了,請盡快就醫檢查.子宮內膜癌危險因子有哪些?子宮內膜癌危險因子包括:肥胖、長期月經異常、曾被診斷罹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者、有乳癌或卵巢癌症家族病史、服用雌激素或其類似物成分的藥物或補充劑、糖尿病、高血壓、不孕或帶有BRCA基因突變,都可能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最後,沈彥君醫師提醒,婦女朋友保持標準體重、調整飲食型態,減少環境荷爾蒙(塑化劑、戴奧辛等)的暴露、停經後勿未經醫師諮詢自行補充雌激素、規律運動及定期健康檢查,是預防及降低子宮內膜癌風險的最好方法;針對子宮內膜的檢查方式,建議可安排子宮內視鏡、骨盆腔超音波檢查、骨盆腔磁振造影檢查(MRI).本文由<華人健康網>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延伸閱讀:敏感帶圖鑑大公開!女生「全身都具開發潛力」,1招刺激最舒服被蟲咬,網購止癢貼布止癢?俏媽咪竟讓女娃臉頰冒膿疱兒童腦炎不是只有高燒、抽筋…兒科醫:別忘觀察囟門,這7點前兆不可輕忽!兒童染疫併發急性腦炎死亡風險高?打B型腦膜炎疫苗能預防?8大Q&A一次搞懂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是真的嗎?醫:懷孕蛀牙增加,荷爾蒙是元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