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不想改變,你還可以做些什麼?常常有家長和我抱怨︰「我叫他唸書他都不唸,一直在滑手機,作業拖到很晚才寫.他再這樣下去,考不上好的高中,以後該怎麼辦?」對於孩子的消極、怠惰,我們總是又急又生氣,也更加擔心孩子的未來.改變本來就不容易︰你有沒有很想改變,卻做不到的時候呢?想一想,你有沒有很想改變,卻做不到的時候呢?在一場講座中,我問了台下家長這個問題,一位家長大聲地說︰「減肥!」其他家長會心而笑.沒錯,我們也期待可以瘦到理想的體重、維持適當的體態、對甜食忌口、期待自己每週運動兩到三次,但你有做到嗎?你每年年初許下的新年願望,到年末的時候,達成多少呢?改變,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一樣.當孩子沒有改變動機時,你再怎麼碎碎唸,都是沒有用的.有時候改變對孩子而言,可能真的太難了.例如國文成績要進步十分,不僅要願意學習(有學習動機)、上課要專心且認真聽講(積極的學習態度),能聽懂老師所教的(訊息處理及閱讀理解能力),回家還要複習(時間管理),不懂的地方要有勇氣問老師或同學(自我測驗,及解決學習困難),考試時不能太緊張或太鬆懈(處理焦慮),作答時不能粗心大意(具備考試策略,及細心)……等,缺一不可.只要這其中一項孩子無法達成,考試成績就無法進步;因此,放棄是更容易的選項.而孩子真的不希望成績變好嗎?其實孩子唸書就和大人減肥一樣,可能有意願但做不到.而這些不想寫作業、常常請假或遲到、學業低成就、沒有改變動機的孩子來到諮商室中,我會跟孩子說︰「其實老師知道,你有很多事情都做得很好.像是導師說,你這週作業比較沒有遲交、週記也有寫比較多.而且,只要是你想做的事情,你都會努力做到,像是上次月考前一天,你心愛的天竺鼠過世了,你說你哭到半夜,但隔天一早還是趕來考試.所以,老師並不擔心你,因為我知道,如果你不想改變,別人怎麼講都沒有用;但如果你想改變,你一定可以做得非常好.」這樣說,讓孩子知道,你的小改變老師都有看到;另一方面,我也試著提升孩子改變的動機,讓孩子看見「只要他想做,就能做的很好」.我也看見,很多時候家長面對孩子的問題,可能已經持續一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而感到非常挫折無力.孩子問題行為的背後,滿足了什麼需求?其實,孩子現在的行為模式,一定滿足了孩子的某些需求,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在因應困境,才會如此僵化且無法輕易改變.例如︰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中,試圖從網路中得到「愛與隸屬」的感覺.因為,如果在現實生活中感受不到被愛,和父母關係疏離,學校也沒有好朋友;在網路上卻有志同道合、一起破關的朋友,這樣的歸屬感,會是多大的拉力!孩子已經用他的行為,滿足了他的內在需求.既然他的需求被滿足了,那麼孩子自然不覺得自己需要改變.那些所謂的改變,其實是大人對孩子的期待.當我們稍微轉移目光,先不急著改變孩子的問題行為,而是去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當我們這樣做,或許就能理解孩子心裡的矛盾掙扎.例如:孩子知道沉迷網路不好,也看到自己的成績每況愈下;但在網路中,才有志同道合、能一起衝鋒陷陣的朋友,也從網路遊戲中得到滿滿的「成就感」.因此,孩子一邊自責,卻也無法離開.其實,孩子可能也不喜歡這樣的自己,卻一時找不到更好的替代方法,感到十分矛盾糾結.因此,當孩子又被父母責備時,親子關係變得緊張,孩子反而更想從網路世界中找到能了解自己痛苦的人.大人的責備,無法讓孩子減少使用網路,反而把孩子給推遠了.從理解之後,找到能推動孩子的「小改變」,例如:孩子願意去和心理師談談失戀(而非網路成癮)、每週願意多去學校半天……等.實際上,孩子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愛上學習、課業突飛猛進、交到現實生活中的好朋友,大人也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因此,我認為大人的「自我照顧」非常重要.身為父母的你,有把自己照顧好嗎?請你想一想:1️.在孩子有狀況的同時,你有讓自己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嗎?2️.家人(例如另一半、父母或公婆)陪你一起面對還是總是扯後腿呢?3️.當你覺得心力交瘁時,有人可以和你聊聊嗎?4.面對孩子問題的同時,你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和時間嗎?5️.你能從工作或其他事情中得到成就感、做些喜歡的事情抒發壓力嗎?(例如:運動、插花、散步、畫畫…等)如果這五個問題的答案都是Yes,謝謝你有把自己照顧好;如果有一些回答是No,可能要想想,可以怎麼改善,才能繼續陪伴孩子長期抗戰.促進孩子的改變沒有特效藥,大人可以做的,就是先把自己照顧好,同時試著從孩子的角度理解他的行為及動機,理解這些行為滿足了孩子什麼內在需求,以及持續的高品質的陪伴.就像園丁每天為植物澆灌著水,給予溫暖的陽光和好的空氣品質,放大孩子的每個小改變,耐心的等待孩子改變的契機到來.延伸閱讀:當孩子不想讀書或不想改變心急的父母,你還可以做5件事孩子沒改變讓你好挫折?我們能做的,就是一點一滴的「高品質陪伴」本文由<蔡宜芳心理師的心靈港灣>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