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對童年微不足道的小事記恨這麼久?父母:「是我的孩子很小心眼嗎?為什麼對於我根本不記得的一件小事,他記恨這麼久?有這麼嚴重、過不去嗎?」甚至,更多孩子,是連說出一件小事,都很勉強.說出來連自己都覺得有點牽強、不好意思.「感受」是一種體驗,很難被敘說.就像我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帶他去旅行,孩子不記得旅行發生什麼事情,但記得旅行時的感受.例如,我爸媽在我小時候,帶我出國好多地方.但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們要我玩滑水道,但幼小的我不敢玩,被罵浪費錢.他們應該覺得很委屈冤枉吧!花錢帶我出國想創造美好家庭旅遊回憶,怎麼我記得的,卻是他們罵我的場景,好的不記,都記壞的?因為,強烈的情緒感受,會帶來深刻記憶.根據心理學研究,人對於「失去」的痛感,會比「獲得」的快感,感受多出兩倍之多.因此,我們比較會記得那些失去的痛.被罵的記憶,比起那些快樂時光,來得深刻許多.每次回憶,又在腦海中不斷重複播放,負面感受變得更加深刻,成為一種創傷.孩子與父母每天日常相處,點滴累積而來的「感受」,也是一樣的道理.或許,生活中很多微不足道的瑣事,孩子感受到不被重視、不被愛.然後,某個刺激點,讓這些感受爆發出來.例如,每次跟弟弟吵架,都是哥哥被罵,因為爸媽說哥哥比較懂事,要讓弟弟.哥哥心中感受是,爸媽偏愛弟弟.這個事件讓哥哥對於爸媽偏心的感受放到最大,因此孩子記得這件事.長大後向父母控訴這件事.但其實在好久好久、好久好久之前,這樣的感受就一直存在哥哥心中了.一個孩子是否感受到被愛、安全,就是從這些生活上的小事,一點一滴累積而來.孩子不是記恨,為這點小事玻璃心.而是有太多太多事了,孩子根本不記得,只能找出這些勉強記得的「代表事件」,敘說表達出來.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事,背後是傷痕累累的點點滴滴,逐漸侵蝕孩子的心.連孩子自己都說不清的那些小事背後,父母,能穿越這些表象,真實看見孩子對於「關係」的在意嗎?那是一份對於父母之愛的渴求.本文由<陳雪如心理師>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延伸閱讀:孩子誇不得?在指責與讚美中還有第三條路,叫鼓勵父母不是神燈!適度拒絕孩子不合理需求成為溫和又堅定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