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出門,最常遇到的難題就是路人把兩個孩子做比較.弟弟天生吃貨,哥哥愛玩愛動,弟弟在疫情之後就是暴風成長.常聽到的是:「誰是哥哥,誰是弟弟呀?哇,哥哥要被趕過去了,要多吃一點喔!」大部分的時間,我都會回應:他們個性不一樣,或是他們都很健康,也有些時候來不及回應.即使有時防不勝防,我都讓自己盡量回應表態,讓孩子聽到我的想法.前幾天又出現類似的打招呼,這次的比較溫和,是說「哇,是兄弟還雙胞胎?快差不多高了!」哥哥在其他人出電梯後說:「媽媽,踢足球的人會比較矮.」我明白他在意了,然後他用他的方式防衛.我說:「哇,真的喔?是因為最近大家在討論Messi嗎?」哥哥搖搖頭:「沒有,真的,踢足球比較長不高.」我沒有想去反駁這個論點,我問:「如果是這樣,你還是想要踢足球嗎?」他點點頭.我說:「那就是你是喜歡踢足球的人,弟弟是喜歡吃飯的人,你們不一樣.」比較的議題,我覺得好難,因為就算我們再怎麼避免比較,但環境中就是會有各種聲音,各種比較,父母不可能成為那個完全防堵的人,也不應該這樣做.但是我希望帶給孩子的就是,你們有各種不同.沒有哪種特質是一定的好壞,但我想盡量的欣賞孩子,表達我的欣賞,讓孩子也能夠欣賞自己.欣賞自己不等同於自大,反而可以變成要讓自我修正與成長的基礎.我有時在想,其實路人鄰居有時大概也不知道怎麼在尷尬的電梯聊天吧,至少我是這樣的.如果能用祝福,肯定,取代比較,應該是皆大歡喜.例如:「你們看起來好開心喔!」「冬至快樂喔!」歲末與農曆年,是相聚的時刻,餐桌上的各種問候,常避不了各種比較的話題.我們都曾經是在長大過程中被比較的小孩,不論在比較中是被讚賞的,還是被說加油的,那都不會是愉悅的經驗.在話題中比輸了羞愧,比贏了也尷尬.有時一句祝福肯定的話,可以讓一個人開心很久.例如,早餐店的:帥哥美女早安!本文由<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曾心怡臨床心理師>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延伸閱讀:小時候偷改考卷,被逼給鄰居公審…成為父母後,讓傷痛停在我們就好!為了孩子,我們離婚好不好?受傷的夫妻關係,對孩子也不是完整的家「你說我,自己還不是一樣」,伴侶溝通成了無限爭吵!親愛的,別把彼此當敵人兒子生氣仍要牽手!媽媽的個人成長:不開心但感受到我愛你、你愛我接住孩子的情緒,請先讓自己有餘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