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伊始,由於疫情關係,孩子去年的學習環境較以往相比大為不同,視象學習早已成為新常態,不少家長都慨嘆孩子不論學習,還是社交機會都相對變得狹窄.隨著疫情狀況好像逐漸穩定,家長可趁著新的一年,與孩子一同訂立新年目標,協助孩子把握機會不斷進步,戒掉壞習慣.以下是一些小貼士供家長參考,希望有助爸爸媽媽協助孩子一起計劃新年大計! 新年大計基本原則(一 ):以孩子能力及需要出發家長與孩子一起訂立新年目標時,宜先檢討孩子於過去一年的發展,再根據他們的年紀、能力及發展階梯訂立對應目標,切記操之過急.若然所訂立的目標與孩子的能力相差太遠,孩子儘管盡了力亦未能達到,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挫敗感,亦難以取得成功經驗,久而久之便不再願意為目標而努力了. 因此,在制定目標時,家長可邀請孩子一起參與.過程中,可以先利用能勾起孩子興趣的方法,例如詢問孩子假如自己擁有魔法可以如何達成目標.年紀較小的孩子亦可加以圖像輔助講解,讓孩子清楚理解目標背後的原意、衝量方法及具體行動等.家長可以將訂立的目標分拆成不同步驟,先由較貼近孩子能力的行動步驟開始,才逐漸增加難度及挑戰性.更重要的是,孩子需要參與在計劃新年目標的過程中,這樣才能令他們認同目標,願意嘗試努力將之達成. 新年大計基本原則(二 ):目標需具體並容易執行達成目標需要持久的耐性及恆心,因此目標數量並不需要太多.一般而言,家長可為三至五歲的幼兒訂立兩、三個目標,五至六歲的孩子可訂立四個目標.過多的新年目標有機會讓孩子感到吃力,亦難以聚焦及實踐,因此家長切勿太過貪心.制定目標時,內容必須具體及可供量度,千萬不要過於空泛.例如不適宜用「孝順父母」、「有責任感」等較抽象及難以衡量的句子.相反,家長可以用具體行動來表達,例如「每天晚餐後幫媽媽收拾碗筷」、「每天睡覺前自行收拾書包」等.這些目標具體、易於量度,較易令孩子明白,在執行及檢討上亦較為容易. 新年大計基本原則(三 ):運用視覺提醒 適當時給予彈性面對三分鐘熱度的孩子,家長可以善用視覺提醒的策略,時刻提醒孩子曾訂立的目標.在制定目標時,家長可邀請孩子將目標清晰地寫在紙張上,再將其貼在房間的當眼位置.建議家長可於每天或每星期與孩子檢視目標的進度.每當孩子完成當天的目標,便可在家長見證下為目標劃上一個剔號,又或得到一個印仔或貼紙.這樣能令新年目標一目了然,亦提供了正向的鼓勵,讓孩子向著目標前進. 有時候當目標訂好後,有機會因環境、孩子的能力等原因需要微調.家長可保留一定彈性,容許孩子有修改目標的空間.舉例說「每天自行閱讀英文書籍半小時」這個目標實行後,家長發現對孩子來說大部分英文生字過於困難,時間太長亦難以專注.此時,家長可考慮因應孩子的能力將目標及要求相應調整,如將「半小時」縮短為「十五或二十分鐘」,亦可將「自行閱讀」改為「家長與孩子的親子閱讀時間」,讓孩子在閱讀上遇到困難時能即時尋求協助.緊記,保留適當的彈性能有助目標實行,同時亦能減低孩子失敗的機會及由此產生的挫敗感. 新年大計基本原則(四 ):配以獎勵計劃 以平常心面對錯敗很多時候,年幼的孩子未能完全掌握訂立目標及作出正面改變的背後用意.因此,一些外在的誘因有助孩子更有動力、持之以恆地為達成目標而努力,長遠達到改掉壞習慣、建立好習慣的結果.當家長和小朋友訂立目標時,建議一併討論獎勵計劃.例如當孩子能夠於一星期內,有五日能「自動自覺於早上七時起床」,便可以得到一個小獎勵.有家長擔心獎勵計劃會令孩子過於重視物質,因此建議獎勵為一些非物質的內容,例如獎勵家長與孩子的親子時間,或由爸爸媽媽親手製作的小禮物等.這些獎勵不太花費金錢,而且往往深受孩子喜愛.有些時候,孩子努力了,但未能成功達成目標.此時,家長無需過於聚焦在孩子的失敗上,建議欣賞孩子所付出的努力,並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努力是被肯定的.家長可告訴孩子:「目標未能達到的確會感到失望,不過這是因為你尚未掌握如何達成目標的方法.只要用對方法,再加以練習,爸爸媽媽相信下次一定會更接近成功.不如,我們一起想想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吧!」要知道,新年目標的訂立旨在讓孩子培養良好習慣,並享受努力帶來的成果,而非令孩子產生自我否定的負面感受.因此,家長需要讓孩子明白,失敗乃是通往成功之路中必經的階段.在父母的鼓勵與支持下成長的孩子,才能培養出面對挑戰不輕易放棄的堅韌性格,以及相信自己能力的態度. 在2022年,但願各位家長及小朋友都擁有快樂且滿足的一年.新年快樂! 作者簡介:梁重皿小姐是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註冊臨床心理學家,專門為兒童、青少年及成人提供心理評估和治療服務.她亦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署認可臨床心理學家名冊會員,及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副主席.梁小姐曾任職香港公立醫院及香港大學,對心理評估、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心理治療都具豐富經驗.同時,她亦是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的榮譽臨床導師,亦曾任香港大學及香港教育大學客席講師.梁小姐亦是專欄作家,並曾多次接受不同傳媒,以推廣大眾心理健康. ©2022Healthy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