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嬰同室經驗好好照顧自己不等同於耽誤嬰兒母愛有很多形式先說前題,我兩胎都盡量母嬰同室,但第一胎的經驗讓我在第二胎上更感覺到不被焦慮綁架,我在選擇上更感自由.我兩胎都是剖腹產,10年前的生產經驗,和現在已有不同.我也明白母嬰親密連結對孩子的重要性,於是在餵母奶時,忍受著宮縮痛也咬牙忍著,打了止痛藥好不容易迷迷糊糊睡著後,又被喚起來餵奶.住院的過程就在汗流浹背和不知所措中度過了.月中的日子,諸位媽媽學姊們都勸我可以讓嬰兒給護理師照顧一下,好好休息,但我沒有,我所有在月中的日子都在母嬰同室,現在想起來沒有後悔,但有點想巴自己的頭,覺得自己太執著.月中的日子其實比住院時好很多,主要原因在餵奶和掌握寶寶訊號時又再熟悉一些,所以雖然每天都在一起,沒有太辛苦.回到家後,又是日日夜夜和寶寶相處的日子,於是我腦中常常幻想,如果把寶寶送回月中的嬰兒室該有多好啊.幻想著大隻嬰兒躺在嬰兒室的搞笑畫面,是我和嬰兒搏鬥中自娛的方式(笑)育嬰假的時間,我一週有半天的時間會請婆婆幫忙照顧寶寶,出去透風上課,一開始對於分離好焦慮:「寶寶會不會不喝瓶餵?」「會不會看不到媽媽哭哭?」於是我就算放風,心也不自由.我和孩子親密接觸,也學著處理媽媽我自己的分離焦慮,一步一步,孩子建立起和媽媽以外的人的關係,我也學習孩子需要媽媽以外的人.每次的分離和重聚,我和寶寶又再多學習一些.一瞬間有了第二胎(?)這一胎我就讓寶寶晚上待在嬰兒室了,但是半夜會起來擠一次母奶送到嬰兒室,也看看寶寶.也有幾次出門吃個飯,然後回來開心和大寶二寶重聚.因為有了第一胎的經驗,我學習讓自己休息,也學習處理分離的擔心,於是我知道,當媽媽需要有準備,然而初產婦(也就是第一胎的媽媽)靠著的是專業與前人的經驗.這個過程常常都是又笑又累,夾帶許多因為焦慮所驅使來的行動.「如果不餵母奶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如果沒有一直母嬰同室,會不會讓寶寶變成焦慮依附?」於是許多咬著牙撐著,是想讓自己對於寶寶的成長安心,於是成為母親的路上,我們會少些去感受自己.寶寶會哭,是因為分離,但是分離不代表焦慮依附.只要分離的痛是可以被安慰的,是寶寶可以承受的,是有好好重聚的,就不至於形成創傷.這一路上,愛孩子的方式還有好多好多,都在幫助我們的孩子成為身心健康的大人.親愛的媽媽們,別怕好好照顧自己就會耽誤寶寶,這一段長長的親子關係,絕對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各種細細地體會,一步一步的微調.本文由<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曾心怡臨床心理師>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延伸閱讀:給自己一些時間,給自己一座小森林!metime為什麼這麼重要?被愛,是對方有把你放在心上,愛裡,別忘了把自己放在心上和孩子打招呼,用祝福與肯定取代比較吧!小時候偷改考卷,被逼給鄰居公審…成為父母後,讓傷痛停在我們就好!媽媽彷彿孩子的比例尺…成為母親十年了!她終於體會到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