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適逢期末考結束,帶孩子們上山露營去.這次露營是老公的國中同學主揪,孩子們雖然不常玩在一起,但由於年紀相仿,很快就打成一片,玩得不亦樂乎.然而,孩子們之間難免會起衝突,每一次衝突的發生其實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如何化解衝突,考驗的是智慧.考驗的不只是孩子的智慧,更是爸媽爸媽的智慧.而這次的露營,也一樣給了我們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這也是我很喜歡露營的原因之一,平時孩子們不是在學校就是在安親班,很少有機會了解孩子與同儕互動的情況.藉由露營的機會,正巧可以觀察孩子們與其他同齡孩子相處的方式.這次的營地是親子營區,營區內有許多遊樂設施,營主還特地設置了射箭區,讓孩子們可以玩射箭.大部分的時間,孩子們都泡在遊樂區裡,玩得樂不思蜀.父母們也樂得輕鬆,可以好好放鬆聊天.有別於前一晚的滂沱大雨,隔天醒來居然雨過天晴.原本正慶幸著不必收濕帳,一早醒來吃完早餐後,就開始忙著收帳.而孩子們幫忙一起收拾完內帳後,也把握時間在遊樂區玩耍.正當我和老公悠哉地準備收外帳時,卻在這時候,突然聽到遊戲區傳來一聲大喊:「田僑仔霸凌我!」聽到「霸凌」兩個字,我瞬間神經繃緊,立刻放下手邊的事情,連忙衝上去遊樂區看看究竟發生什麼事.「發生什麼事了?」當我衝上去遊樂區時,看見的是兩個氣噗噗的男孩,一個是三年級大哥哥,也就是剛才大喊出聲的男孩,另一個則是我的兒子.「田僑仔霸凌我!」大哥哥率先發難.「哪有,他才霸凌我!」兒子也不甘示弱地回嗆反擊,兩個人你一言我一句,互不相讓.「你們可以告訴我,剛剛發生什麼事嗎?」兩個男孩只顧著生氣,完全沒打算回應我的問題.倒是旁邊的「目擊證人」們,很熱心地告訴我事情的經過.「就是呢!剛剛哥哥拿著弓箭,但僑僑也想玩弓箭,可是哥哥不給他,僑僑就用言語挑釁哥哥,故意惹哥哥生氣,哥哥被激怒就生氣了.」小妹妹們清楚地描述事件的經過,看來是為了搶奪弓箭而產生的衝突.「他一直拿著弓箭不換人,你看現在弓箭還在他手裡.」僑僑又生氣又委屈地說道.這時,換哥哥的阿嬤剛好經過,只聽到僑僑的片面之詞,便對哥哥說:「你是哥哥耶!應該要讓弟弟啊!還有,你們在這邊玩弓箭很危險,弓箭只能在射箭區玩,不能在溜滑梯這邊玩.」於是,阿嬤就把弓箭拿回到射箭區放好.弓箭被拿走後,衝突雖然看似弭平,但兩個孩子內心滿腹的委屈和氣憤,可沒這麼快平息.哥哥生氣為什麼年紀大就一定要讓年紀小的?而僑僑也一樣一直在旁邊生悶氣,氣噗噗地認為自己沒有錯.由於事發當時,我人不在現場,不知道事情的全貌,也無從得知兒子到底是如何「挑釁」對方.但身為經常被兒子挑釁的「當事者」,我大概可以猜想得出來,兒子會如何千方百計地設法激怒對方.而這件事也是我一直想教會孩子的,心想正好藉這個機會,可以好好引導孩子一番.「你知道嗎?你其實要謝謝哥哥,哥哥大聲說出他的委屈,而不是直接反擊.如果他今天直接反擊,你很可能就會被打倒在地.」我這麼說並不是鼓勵使用暴力,而是想讓兒子了解到他的挑釁行徑,確實很可能惹怒別人.縱使打人是不對的行為,但故意激怒對方的人,難道就沒有錯嗎?但兒子還在氣頭上,根本聽不進去我再說什麼.於是,我決定暫時什麼也不說,先帶著兒子回營區一起收拾帳篷.過程中,他時不時瞄向哥哥那邊,看哥哥在幫忙收帳篷,他也跟著學習如何收帳篷.從他的表情,我大概可以猜得出來,他其實很想跟哥哥和好,卻不知道該怎麼化解衝突後的尷尬.等到帳篷收得差不多了,他的情緒也逐漸緩和下來.我便問他:「那你還想跟哥哥一起玩嗎?」兒子原本賭氣地說不想,但自己想了一想又改口說:「可是,就算我想跟他玩,哥哥又不一定肯跟我玩.」「你為什麼覺得哥哥會不想跟你玩?」我好奇地問他.「因為…因為…我剛剛故意惹他生氣,但那是因為他本來說要跟我同一組,結果後來又反悔,說話不算話啊!」很好,兒子總算意識到自己也有錯,而不是像剛剛那樣一昧指責對方.「那你覺得你可以怎麼做?」我反問兒子.「跟哥哥道歉,但如果他不原諒我,該怎麼辦?」兒子擔心地說.「沒關係,我們試試看,不行再說吧!」然而,兒子還是很怕被拒絕,一直要我陪他過去道歉,好幾次走到哥哥面前,又害羞地折返.從他的舉止表現,我可以知道他其實很在乎哥哥,深怕道歉完哥哥還是不肯理他.於是,我帶著他再次鼓起勇氣走向哥哥,幫他起了個話頭,對哥哥說:「他一直很想跟你和好,想跟你道歉,卻怕你不肯原諒他.」沒想到,哥哥卻反過來跟僑僑道歉說:「對不起,我剛剛也有錯.」接著,哥哥主動伸出手跟僑僑握手言合,兩個孩子又開心地玩在一起.從衝突中學習,主動道歉才能贏來友誼我看著這一幕,內心其實是很感動的,覺得孩子又長大了一些.先道歉的人不代表輸,而是願意放下身段釋出善意,珍惜這段得來不易的緣分.衝突過後,有時反而會讓關係變得更緊密.正所謂不打不相識,兩個孩子很快就和好如初,一起衝到射箭區玩耍,哥哥也會指導僑僑如何射箭.甚至當僑僑跟姐姐起爭執時,哥哥還反過來安慰僑僑,拍拍他的肩膀說:「不管別人怎麼說,我都相信你.」哥哥的這句話,讓原本因為跟姐姐吵架氣噗噗的僑僑,也忍不住露出靦腆的笑容,覺得自己被理解了、被接納了.回來後,也一直樂此不疲地說著這件事.坦白說,在協調衝突的過程中我也有所猶豫,覺得自己是不是不該介入?是否該讓孩子自己學會化解衝突?但轉念一想,如果沒有創造出好的經驗值,又何來的學習呢?我想,這次的經驗對孩子來說,就是一次很好的學習.衝突不一定是不好的,只要能從衝突中有所學習,就能讓自己更成長.父母也不必急著當判官,判斷到底誰對誰錯.只要能做到先不批評、不急著幫忙解決,陪著孩子化解內心的不舒服,陪著他們釐清內心的想法,讓他們能意識到自己該怎麼做就好.就像射箭一樣,必須先靜下心來,瞄準目標後,才能精準地命中目標.不急著盲射,停下來才能看見,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才能朝著目標,一步一步前進.而我的育兒目標是希望能當孩子的教練,培養教練心態,與孩子溝通交流,陪伴孩子成長.這對總是急著下指導棋的我來說,確實是項挑戰.但不管挑戰有多難,先試試看再說吧!哥哥是最好的教練在一旁指導僑僑射箭媽媽裝笨反被嗆不懂射箭其實不是裝笨是真的不會射箭想看更多育兒經分享嗎?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按讚喔和你一樣都是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