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過分干涉子女的感情五年前,我的朋友小馬出國讀書,在此之前,她和男朋友戀愛四年,男生跟小馬說:「我等你,兩年後,你回來,我們就結婚.」小馬嬌羞的點頭,背著行囊,離開了祖國.我不能追蹤到小馬和她男朋友大學四年的戀愛狀態,但我能明白,兩人能在大學四年矢志不渝,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異地兩年,小馬在美國讀書,男朋友在國內工作,時差、時空、時光的打磨,矛盾、誤解、寂寞的摩擦,最後終於堅持到了見面.小馬回北京時,恨不得臉上帶著淚緊緊擁抱他.相思兩年,終於重聚.終於牽手,再無遙念.可是,一個月後,兩人分手了.我想,你我疑問一樣,不應該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嗎?不應該是苦盡甘來嗎?不是.因為所有終成眷屬和比翼雙飛的故事大都只在文學影視作品中,現實裡還有一個角色,本該是配角,卻正在充當著主人公,它的名字,叫作家長.童話裡不會寫,愛情故事裡寫不出,他們本應該是綠葉,但在中國,他們搖身一變,變成了紅花.而這一參與,總能把一件事,變成另一件事.小馬的家長要求男方家長在北京買房子付頭期款,男方家境貧寒,就問女方家長是否可以出一半以後再還.一開始女方接受,可結婚前夕,女方媽媽忽然反悔,心想,把女兒送出國,家裡已經花了一百萬,現在結婚還要我出一半頭期款,不合適,之前家裡那些錢白花了嗎?很明顯,母親開始用商人的方式思考了,把女兒放在了買賣的另一邊.想著想著,就把電話打到了男方家長那裡,可能是說話方式過激,直接惹怒了男方家長.沒想到的是,小馬正在男方家裡吃飯,男方的父母竟然把火氣撒到了小馬身上.很明顯,這個憤怒轉移是很不合理的.小馬男朋友也覺得奇怪,被突如其來的攻擊嚇到了,他愣在那裡,甚至沒有為自己女朋友說話.女孩子受了委屈,哭著跑回家.媽媽見狀,火冒三丈,拿起電話又打給了那個男生.男生告訴了父母,他父母以為這一次次的刁難就是嫌棄他們家貧寒,再一次情緒爆發了……雙方就這樣,廝殺得不可開交,廝殺到完全無法交流.這樣的情緒爆發了一年,小馬和男朋友終於分手了.分手後,小馬整夜哭醒,男生時常偷偷摸摸的跟她發訊息,但雙方父母反對,他們無法進展到下一步,只能等著,他們不知道能做些什麼挽回彼此的感情.她告訴我這是七年之癢,我說不是,如果第一年就把雙方家長參與進來,第一年就能癢.她說:「父母參與進來不好嗎?」我說:「參與進來是必須的,但你不要忘了,感情是兩個人的事,和別人無關,哪怕是父母.所有人都只能是配角,不能因為你是父母就要當導演,自己的人生,自己才是導演.」這些年,我看到凡是關係處理很好的夫妻,都多多少少有點「大義滅親」的感覺.其實,現在的80後、90後男女朋友的矛盾,很多都不是來自於物質矛盾,反而來自雙方父母施加的壓力.我問小馬:「你從美國回來,想過買房子這件事情嗎?」小馬說:「想過,不過我也想過,就算買不起也沒事,畢竟,只要有他的地方就是家,租房子也是住.」我問:「可是,你發現了嗎?當家長介入後,事情馬上變質,美好的感情變成冷冰的現實,精神的匹配變成經濟的門當戶對,發展到今天是你想要的嗎?」她搖著頭.我能感覺到她的痛,那種無能為力撕心裂肺的痛.她說,她恨自己的父母.我想,那個男生,又何嘗不恨自己的父母呢.劉震雲在<一句頂一萬句>中提及,中國人擅長把一件事情變成另一件事情,再變成第三件事情,然後弄得一團糟.愛情本身是兩個人的事情,當家長過分介入,所有的東西就變質了,從一件事情變成另一件事:本來很愛,變得謹慎;本想很快結婚,忽然困難重重;本可順其自然,變得步履維艱.就像小馬,當事情發酵後,變成了她母親和那一家人的矛盾,小馬母親跟她說:「如果你再跟這家沒水準的人來往,我們就斷絕母女關係.」我想,她母親說這句話時,有多大程度是站在女兒的角度思考的,又有多大程度是為女兒的幸福考慮的呢?我想到了這一步,她自己的面子和經濟成本已經高於一切了吧.我跟小馬說:「你媽媽希望你找個什麼樣子的?畢竟,他們也認為你該結婚了.」她說:「我不知道,但我怕的是,當我不得不結婚時,她給我隨便介紹一個,然後丟一句,「趕緊結婚吧,瞎挑什麼,差不多就行了吧.」」我曾經說過,許多家長並不知道孩子要什麼,甚至,很多時候,我認為有些家長根本就不想讓孩子幸福.這話看似說得很重,在當今中國,卻是有根據的.我見過一個媽媽曾經跟自己的女兒講過這樣的話:「這世界上除了媽媽外,沒有人真的愛你.」這是個親媽嘴裡的話.我能想像她說這句話的出發點,前半句還挺有道理,後半句只會讓孩子對這個世界防備重重.可是,母親畢竟會老,畢竟會離開,你讓一個不敢愛的孩子在世界上怎麼活,你讓一個整天帶著著屏障的孩子,在這個世界怎麼愛?這哪裡是愛,是赤裸裸的用愛綁架.孩子終究會離開父母,和另一半去生活,無論多遠,這是不爭的事實.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節奏.有距離,才是最好的愛.有時候,學會放手,反而會有更好的結果.我在三年前寫了一篇文章叫<爸媽,為什麼你要干涉我的感情>.故事裡寫了一個阿姨,她不讓自己女兒跟一個談了七年的男朋友交往,說那個男孩沒有能力.可是在我溝通後,發現並不是這樣,只是因為阿姨無法接受那個男生而已.在我寫完這篇文章後,姐姐說寫得真好,然後轉發了.結果,被阿姨看到了,她看完很生氣,給我打電話說我是叛徒,怎麼能站在姐姐那邊呢,還把我罵了一頓.我問阿姨:「您是否想過,這麼壓抑女兒,然後一個個男朋友給她介紹,最後的結果會是什麼?」阿姨沒說話,很久都沒說話.我想她已經能搞清楚,這是一個必輸的買賣,一味以議員身份去干涉,孩子一定會恨她,不過是早晚的事情,哪個不幸福的人會有無盡的愛?一年後,她的女兒結婚,新郎就是戀愛七年的男孩.我不知道阿姨怎麼接受他的,也不知道他做了什麼努力,但我明白,這條路很漫長,而且,父母妥協了.父母妥協,孩子才能幸福;父母放權,孩子才能自由.<聖經>裡說:「因此,人要離開父母和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世紀二章24節).」離開父母,和妻子結合,這才是幸福的必要條件,人終究會長大,會和另一個人過一輩子,這一個人,不是父母,而是自己選擇的.父母總會說他們那代人壓力大,可是,這一代的孩子壓力更大,他們的壓力不僅來自飛漲的房價和逐漸上升的生活成本,還來自家長的要求.孩子追求的不是單純的物質,而是幸福本身.而許多時候,家長的要求和過分參與,常常把一份好好的感情毀了.就像夫妻吵架,本身很正常,可是一旦涉及雙方父母,馬上變質,雙方開始變本加厲,這個架也就打不完了.我的小姨從新疆嫁到湖北,跟姨夫一家住,每次吵架,就變成姨夫一家打群架似的去攻擊小姨,久而久之,小姨得了很嚴重的憂鬱症.有一次我都看不下去,對著老人說:「你們怎麼這麼沒教養?」老人一看我發飆了,說:「我們怎麼沒教養了!」我說:「人家小倆口吵架,你們跟著瞎起哄,這算什麼教養啊?」他們當然不服.但我要講一個我哥哥和嫂子的故事.我哥哥在嫂子家,只要和嫂子發生口角,嫂子的父母一定站在哥哥這一邊把嫂子訓一頓,然後讓他們兩個自己回家吵.我相信嫂子的父母一定是心向著嫂子,但有教養的父母一定胳膊肘向外,關上門再親孩子,而且,他們一定不過分干涉子女的生活,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不是當事人,就不要亂評價,尊重和沉默一樣,都是濃濃的愛.你愛跳廣場舞,我愛熬夜晚起,互相需尊重,彼此留距離,才能更好相處、更好相愛.我很感激我的父母,尤其是我父親,在最該放權的時候放權了.小時候我父親管我很嚴格,我和姐姐沒考到全班前幾就會被一頓罵.慢慢的,隨著我們長大,我忽然發現,他們不再管我,他們只會給我建議,卻不會逼迫我做不喜歡的事情.父母有自己的事業,有自己的愛好,他們也會跟我打電話問東問西,但不會過多干涉我的生活,他們只提供建議,不去強迫.看我熬夜,他們會說第二天要補回來;看我疲倦,他們會告訴我多休息;看我沒鍛煉,他們會提醒我去體檢.人大了,總要為自己負責,責任和自由是相輔的.我記得有一次父親跟姐姐聊到婚姻,他跟姐姐說:「你什麼時候結婚都可以,我不催你,畢竟你大了.」我在一邊聽,很感動,畢竟,這是很少有家長能說到做到的.後來,我問父親為什麼不催她.父親說:「只要你們幸福就好,家長所有的出發點都應該是孩子幸福就好,而孩子的幸福,只能他們自己決定,所以,我們就支持,不干涉,給你們足夠自由,你們努力飛翔就好.」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愛:默默的看著你幸福,建議不干涉,就這麼簡單. 延伸閱讀:蔡康永:人生不須皆大歡喜,父母不在、剩下的人生,你要「聽話」到幾歲?別再被「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綁架人生!呂秋遠10點忠告擺脫爸媽的無理要求 ※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報導,原文<跟著兒子一起罵媳婦,這就是一種沒教養!給不放手的父母:再愛也別過分干涉子女感情>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