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許多的角色扮演中消耗殆盡從小,努力讀書,當好學生本份.沒參加什麼社團或活動,就是乖乖讀書,成績不是頂尖,但也不算太差.長大後,進入社會,成為職場新鮮人的我,更加努力工作,希望獲得賞識與肯定.當然,更希望獲得升職與加薪.於是,下班後,不斷進修學習.猛然回首,時光飛逝.我已經是職場老鳥了,每天做著乏味的工作,沒有挑戰、沒有成就感,也沒有徬徨不安.穩定的薪水、穩定的生活,也習慣了,在職場環境中,戴上某種角色面具的自己.為了生存與生活,一直以來,扮演著好學生、好員工、好主管的角色,要自己有功能、有生產力---或至少要表面上有.拼命努力,唯一休閒、有自己時光的時間,就是追劇的時候吧!成為母職之後,更是失去自己,全然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即便孩子送托或上學了,有了一小段自己的時光,可是,卻更加覺得煩悶.因為那段空閒時光,不是拿來做家事、研究育兒相關知識、就是拿來補眠,回想自己一整天,說不出做了什麼,但也沒能真正放鬆休息到.外人很難理解,甚至家人也很難理解.明明妳不用顧孩子啊!明明可以休息啊!怎麼還是不快樂、充滿憂慮呢?半夜睡不著覺,起床追劇滑手機,即便隔天頭像宿醉一樣痛,很不舒服,那唯有半夜那段時光,是屬於自己的.那段時光,我不再是職員、不再是母親、不再是某種角色.唯有在那段犧牲睡眠的片刻獨處時光、在追劇滑手機中,我可以單純的,只是我自己,不再扮演誰.從學生時代以來,都扮演著某種角色,做著許多「應該」做的事情,填滿生活.到了某個年紀,時間、經濟上有餘韻了一點,可不可以,開始學習在白天、「有意識」的享受生活.做點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吧!或許品嚐美食、小旅行、上瑜珈課程等等,重點不是學習,而是為自己創造一個環境,在那樣的環境中,不再需要扮演某個角度,可以只是成為自己,用自己最真實的樣子,與人互動,建立沒有利益的友情.放下角色,成為自己噢!但別錯誤期待馬上可以獲得充電感.去做些新奇的體驗、到一個陌生環境、上新課程、認識陌生人,不是件完全沒壓力的事情,但過了陣痛期,或許就可以慢慢開始享受了.從各種體驗中,回頭過來,慢慢認識自己,喜歡、擅長些什麼.這些體驗,與競爭、與職場、與是否優秀無關.然後再回歸角色中.繼續扮演該扮演的角色.為死氣沉沉的生活,注入一點活水,等待流動.看起來優渥、有餘韻的生活,自己卻覺得煩悶、一成不變、被侷限住的感覺,說了,別人無法理解,覺得自己無病呻吟,但,很多苦跟孤單,只有自己能懂,也只有自己,能起身行動,改變不舒服的狀態.PS:這篇故事,是我的故事,也結合許多職場人士、母職身份之人的故事,這是一個虛擬的故事,但也是許多人身上共有的經驗.本文由<陳雪如心理師>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延伸閱讀:為什麼孩子對微不足道的小事記恨這麼久?心理師解惑:侵蝕孩子的心父母不是神燈!適度拒絕孩子不合理需求成為溫和又堅定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