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人生說書人-我的孩子不吃東西>孩子真的知道自己需要多少食物魚丸醫師想推爆這本書,書名很衝擊「我的孩子不吃東西」,但其實不是孩子不吃東西,是孩子不吃父母想要他吃完的東西或是父母想要他吃東西的時候他還不餓!魚丸醫師身為一個很愛吃的金牛牛,偏偏4個小孩都是瘦小型的,我也是一路跌跌撞撞走來,這本書真的是字字珠璣、妙語如珠,完全就是媽媽的明燈,小孩的救贖,因為作者開宗明義就說這本是為所有夢想能夠享受用餐時光、享受與媽媽在一起的時光的孩子們所寫的,這本書不管寶寶是喝母乳還是配方奶,不管副食品選擇傳統餵食、BLW還是混餵,都值得每個媽媽閱讀的指引.以下是我的推薦序文,「」裡都是出自書本的金句,真的寫不完,因為實在太值得收藏看下去了,除了醫學育兒知識還可以捧腹大笑,有療癒身心的效.小孩的生長並不是因為他們吃了什麼,他們吃是因為正在生長楊靖瑩醫師是我母乳哺育推廣路上引領我的前輩,當初聚會偶然聽到她說到這本外文書的時候,光聽書名就覺得非常衝擊「我的小孩不吃東西」,還是兒科醫師寫的,很開心楊醫師把它翻譯成中文,更榮幸能為她寫上推薦序,那這本書是教你怎麼教小孩規律、好好的吃東西長肉肉嗎?不是!是要告訴你「小孩的生長並不是因為他們吃了什麼,他們吃是因為正在生長」.不是所有孩子都以同樣的速度在生長,那些體質性發育延遲的孩子最後仍是健康的長大了身為一個兒童腸胃科醫師,在門診除了腸胃疾病,現今更多是看體重增長,餵食等等的問題,剛成為主治醫師的時候,我也是很認真執著於教科書和受訓過程中的數字科學,四個月要長出生體重的兩倍,一歲要是出生體重的三倍,小孩一天奶量應該要用體重乘以150,水量又應該要喝多少才不會便秘等等,畢竟就是一路這樣受訓過來的.然後自己成為媽媽以後,才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身為一個四寶媽,3趴俱樂部大家長,從大寶副食品餵食困難的焦慮(其實是媽媽自己覺得),二寶兩個月厭奶的崩潰(其實是媽媽強迫式餵奶的反彈),到後來正視我心中的恐懼:害怕小孩沒有照著書上講的規則走,是身為媽媽的失職(還是兒科醫師!),會影響到小孩的健康,然後與我自己和解,放下自己的焦慮,重新回歸到觀察孩子,尊重孩子是個獨立個體,順勢個別化的調整.三寶的純BLW(Baby-Led-Weaning寶寶自主式離乳),再到四寶的混餵育兒,真的就更加深刻體會作者說的「不是所有孩子都以同樣的速度在生長」,身為家長,學習處理自己的焦慮和放手是我們的課題,相信孩子和自己,他們真的會自己吃東西;身為醫療人員,我更期許自己拆彈治療真正生病的孩子,但將理論應用增能家長,若其實是正常自然發展的孩子,就尊重他、等待他,「那些體質性發育延遲的孩子最後仍是健康的長大了」.餐桌應該是一個開開心心、全家分享的地方吃副食品是一個過程,不單只是為了營養,更重要的是練習咀嚼和吞嚥,「不追餵、不逗弄、不比較」,有一種餓是大人覺得餓,原來古今中外皆然,親子相處的時光不該在抗衡角力的餵食中消磨,而且明明每種動物都有其所偏好的食物,這也許跟基因有關,而且「難道你相信如果餵迷你貴賓狗多一點,最後會擁有一隻德國牧羊犬?」餵食指引的科幻?小孩不吃東西父母該如何改變?哺乳或瓶餵和副食品真的不會衝突?醫護人員可以給予的協助?這本書值得你一看再看找尋答案和磨合出自己的育兒方針,餐桌應該是一個開開心心、全家分享的地方.本文由<魚丸醫師>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延伸閱讀:孕期哺乳、大小寶哺乳可以嗎?4大QA一次看懂迷思安撫嬰兒的5S安撫法看不到COVID-19盡頭的惶恐,只能盡力守護自己的城池母乳輕鬆餵的撇步我們不只是父母,是一起破關的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