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軟軟的嫩嬰倚在媽媽懷中,整個嘴巴貼在乳房上,滿頭大汗地吸吮,是很多初為人母的媽媽最融化的畫面,然而嫩嬰掛奶需索無度,常常二十四小時不能離開乳房,媽媽體力不堪負荷,偶爾需要託人幫忙照顧,又怕媽媽不在時的瓶餵產生乳頭混淆,兩個小時前親膩依偎著的小寶貝,在兩個小時後媽咪回來時變成不認得乳房的小惡魔,一含奶就哭,這是所有媽媽的夢魘.究竟如何在「親餵」與「瓶餵」之間切換,又或者如何看待「瓶餵」的這件事情呢?讓我以身為人母的過來人角色與小兒專科醫師的角色來跟大家分享分享,切身又專業的經驗分享喔! 需要瓶餵,又不想乳頭混淆,該怎麼辦?親餵可以早期提供親子互動,也是最符合人類生存與成長的模式,是大多數婦幼醫師推薦的模式,也是全天下媽媽都想努力嘗試的方式.但現代人工作繁忙,確實有時候真的無法親餵,而需要瓶餵,對幼兒來說,親餵與瓶餵有著截然不同的「觸感、溫度、吸食的費力程度」,所以如何在「親餵與瓶餵」之間良好切換,如何減少嬰兒產生乳頭混淆錯亂,究竟該怎麼做呢?其實還是有些小技巧與邏輯性的. 所有照顧者都該學習!嬰兒主導式瓶餵嬰兒主導式瓶餵的核心概念,是模仿親餵的狀態,親餵是「嬰兒自主進食」,透過他們口腔的吸吮、舌頭的振動,哭聲、放在乳房上的小手輕輕按摩,連合起來促使乳汁分泌.所謂的供需平衡,就是嬰兒自主點餐,乳房隨著他的需求製造出來適合的乳汁,不管是量還是成分,每一口都是量身定做,吃多少做多少,我認為母乳是根本就是「產地直送+客製化」,比ubereats還方便. 大部份的瓶餵是媽媽先把奶擠好了,或是使用配方奶,不可能做到上方提到的即時+客製化,但我們能儘量模仿親餵的細節:1.餓了才餵第一步要先讀懂嬰兒的「飢餓訊號」,請拋開定時定量的迷思,我們成年人都不會每餐定時定量了,為何小嬰兒必須定時定量?嚎啕大哭通常是紅燈狀態,已經餓到失去理智了,照顧者還要花力氣先安撫寶寶才能開始餵奶,所以可以在前期通過尋乳反射或是一些熟悉的小動作辨別寶寶是不是開始餓了,而要能如此密切地觀察寶寶,就不能把他們包得太緊太密,這樣會錯失很多訊息. 2.自主進食讓寶寶自己張開嘴,而不是硬塞,奶瓶的前面一開始先不要有奶,要知道,「親餵」剛開始的一兩分鐘也沒什麼奶,乳頭接到吸吮訊號,之後乳房才會開始泌乳,如果要讓嬰兒之後能夠順利地回到乳房,前面一兩分鐘的無奶狀態要讓他們習慣,等他們努力一兩分鐘後,再調整奶瓶的角度讓前端有奶.(有沒有突然腦門大開!!!OMG) 3.無壓力吸吮嬰兒盡量直抱,奶瓶盡量平放.如果奶瓶是直立的,無論再小的奶嘴洞,都會不斷地滴奶,寶寶為了避免被嗆到,就要很努力地一直吞嚥,這種進食是很有壓力的,要讓寶寶決定他在這一餐的每一口,大口小口要進要停,他可以透過吸吮的頻率和力道來調整,就像親餵一樣吸吸停停,是很自然的狀態.(蔡醫師提醒:要留意盡量平放時,還是要保有奶嘴頭部是有一些奶的唷!不然寶寶會吃到空氣,這點要多多練習,有一些奶+不能有空氣在奶嘴頭+盡量平放而不要創造出太高的液體水位壓力差) 4.解開包覆親餵時寶寶最舒服的姿勢,是他身上盡可能地減少衣物的束縛,他可以自由地動動手動動腳,讓他的肢體盡量地跟媽媽碰觸,每個孩子都喜歡這種感覺.改成「嬰兒主導式瓶餵」時,照顧者無法提供媽媽的身體觸碰,但可以讓嬰兒的手腳自由活動,同時也可以藉此觀察是否吃飽了,像是轉頭不吃、手腳用力或握拳、推開奶瓶等等,嬰兒會用他的身體來告訴照顧者,他現在還需不需要繼續餵食,或者吃得很累想要中場休息一下. 5.別輕易移開奶瓶只要觀察寶寶在乳房上的狀態,就會知道他們雖然一直含著乳頭,但並不是所有時間都在吸吮,常常中間會休息個幾十秒,嬰兒主導式瓶餵也是如此,在他們想要休息時,建議讓奶嘴留在口中,否則寶寶會因為找不到奶嘴而挫折,激動時甚至悲憤大哭.如果發現寶寶停止吸吮,可以是想休息,可以讓奶瓶的「瓶頭」稍微往上傾斜,奶嘴輕頂上顎,讓寶寶能感覺到奶嘴在口中,但又沒有需要立刻吞嚥的壓力,直到寶寶又開始想要吸吮,再調整奶瓶的角度讓前端有奶. 6.面部凝視讓寶寶在看得到照顧者的臉的情況下進食,就像被媽媽抱在懷裡,一面吃奶一面凝視媽媽的臉,也可以視情況和他說說話,讓餵奶不只是餵奶,而是讓這個過程是完整的一餐,不是只有食物,有餐桌(懷抱)、有餐具(奶瓶)、有陪伴(照顧者)、有互動(說話). 7.記得換邊乳房有兩側,瓶餵也要左右輪流,讓寶寶回到乳房時不會有只吃一側奶的問題.(有沒有很多人忘記!第一胎忘記了,第二胎一定要記得喔!) 最後餵完奶,別忘了來一些溫柔的拍拍抱抱,幫助打嗝排氣,親餵後的甜蜜互動,是可以完全模仿過來,寶寶會非常開心的.延伸閱讀:寶寶溢吐奶好憂心!瓶餵9原則減少溢吐奶,醫警告:6種吐奶快送醫被咬到破皮、晚上睡不好…夜奶的痛只有媽媽才知道!1歲8個月終於成功戒除親餵到想哭…哺乳疼痛竟是這2大原因!兒科醫:「這問題」最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