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編輯=張語屏台灣每5顆地瓜,就有1顆是來自雲林縣的水林鄉.台灣本島與離島耕種地瓜的縣市共計21個,而雲林縣的生產面積與產量居於榜首.根據2021年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統計,雲林縣有3663公頃地瓜耕種面積,產量9.2萬公噸則占全台4成以上,其中水林鄉產量更是全台最大,有1.5成市占率.水林鄉是全台最大地瓜產區,有1.5成以上市占率.(張語屏攝)水林盛產黃金地瓜卻鮮為人知「水林是主要地瓜產地,只有一般業者才會知道,一般消費者其實並不清楚.」保證責任雲林縣瓊埔合作農場、「阿甘薯叔」海外事業部副總經理張格焚說.早期地瓜農以兼作為主產量大、市價不高「往年常見的地瓜品種,是台農10號及31號為主,因澱粉含量高達70%,適合飼料品種,但同時也是當年一般消費市場主流,因此產量雖大,卻因粉質口感不易入口,加上隨處可見,人與豬吃的是一樣的品種,市場價值也就不高.」嘉義農試所「根莖類作物研究室」研究員兼系主任賴永昌說.早期台灣農戶種植地瓜也會兼著養豬,地瓜就成為餵養豬隻的食材.即使在地瓜品種逐步改良,地瓜農戶轉為單一耕作,卻僅守衝量收成的批發模式,高產量卻無行銷概念,任憑市場喊價,也壓縮了自身利潤.從種苗開創獨特性拉高產品規格、增加獲利機會水林鄉為讓農業型態轉型,瓊埔社區發展協會在2013年成立瓊埔合作農場、並在隔年創立「阿甘薯叔」品牌,並在2016年導入嘉義農試所「地瓜健康種苗」技術,並在2019年設立約464坪的組織培養室及溫室.阿甘薯叔在2019年打造組織培養溫室,培養地瓜健康種苗.(圖片來源:阿甘薯叔提供)根據農糧署數據顯示,整體地瓜主要市場均價已從早年每公斤3~5元,在2017年左右開始出現穩定價格,提升到每公斤13~15元.唯有在2021年9月到11月的產期,飆漲到28元,主要原因是地瓜交易產量比同期還要減少了300多公噸,除了當時出現乾旱緣由,張格焚解釋,病蟲害是主要原因,但栽種健康種苗的產地,傷害較小.賴永昌長期蹲點水林鄉,他表示,將健康種苗技術轉移給瓊埔合作農場後,也開始實施友善施肥、嚴謹的施藥管控,而關鍵在於他們每年產期開始前,一定會申請檢驗,把關食品安全,地瓜品質與口感也會提升,也建立起技術壁壘,創造出差異性.「地瓜病毒病害在田裡容易出現複合性感染,藉由像蘭花一樣從生長點切下良好的地瓜組織的培植技術,降低30%以上的染病風險,也表示獲利率增加30%,才會吸引更多農民願意加入契作夥伴.」賴永昌說.阿甘薯叔契作農戶到2023年初約有250家,契作面積有300公頃,也開始朝其他縣市契作,張格焚則較保守估算,農場中栽植健康種苗,至少能提升15%良品率、農民收益增加20%.阿甘薯叔於2022年成立食品加工廠,契作地瓜農戶共計250家.(張語屏攝)成為台灣第1家取得GGAP驗證甘薯集團對焦海外市場張格焚表示,農場注重生產管理,也投入田間數位化監測管理微型氣候,2021年成為台灣甘薯產業第1家取得「全球良好農業規範」(GlobalG.A.P)的生產集團,為拓展海外更大市場做好準備.張格焚表示,當生產方式改良、地瓜經濟價值不再只能逢低買進,核心仍是讓農戶能在水林安居樂業,也能讓良好的生產模式傳承下去,同時安心發展多元加工食品,創造更多外銷市場.阿甘薯叔品牌識別設計,除了有容易識別的地瓜,更標示出台農57號做為主要特色,70%的生產量以57號品種為主,另外生產66號及73號各占10%,也有10%是專門栽種日本德島的金時地瓜、也稱栗子地瓜.張格焚表示,日本客戶看重嚴謹生產管理與優良品質,金時地瓜是農場唯一以生果出口的農產品,並引進自動採收機、直接在車上分類分級,只專門銷售到日本,而原生在地的57號品種,仍然是農場主力.日本德島金時地瓜因纖維少、肉質細嫩,被稱為地瓜界的LV,日本業者授權阿甘薯叔產區栽種,並使用自動化種植、採收,專銷日本.(圖片來源:阿甘薯叔提供)設立千坪食品加工廠與冷鏈系統整合食農教育推廣台農57地瓜2022年末阿甘薯叔新設立了農產食品加工廠,包含冷鏈倉儲系統與食農體驗區域面積超過1600坪,2023年開始將會另外增加2層樓初級加工區域共計1600坪,並會延伸設計觀賞廊道,做為食農體驗的一部份.張格焚說,民眾能夠直接看到剛採收回到廠中冷藏保存的地瓜,經過清洗、裁切後,才會送到食品加工廠區,做後續加工和冷鏈的保存,透過監控保存中的溫溼度與氣體濃度變化,能延長至少8至10個月以上,才能穩定全年供應不斷貨.阿甘薯叔在2022年建置食品加工廠,將在2023年另外增加初級加工區域共計1600坪,並結合食農教育,延伸設計觀賞廊道.(張語屏攝)強化生產技術打好產業基礎雲林縣農業處處長魏勝德表示,透過農場導入良好的栽培技術,打造在地田間管理團隊,建立標準化的作業方法、食品加工增加附加價值,讓地瓜產業更加壯大.從種苗栽種來源、安全農法與嚴謹的採收篩選,張格焚認為,才能有別於以往容易消逝的口碑,提供返鄉青農與新農夫可識別的管理技術教育,唯有教育實作,才能傳承與實踐好的農業理念.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延伸閱讀▶﹝調理加值﹞從薯條、地瓜球到香腸調理食品創造水林地瓜外銷新出路!▶﹝未來步局﹞彎腰「拾瓜」青年來扛!地瓜業者攜手結盟創造產業鏈價值、吸引青農投入▶全台最大地瓜產區就在這!雲林水林如何讓地瓜脫貧翻身、成為熱門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