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忘了寫,但孩子已經睡了……突然間,我想起女兒幼兒園的聯絡簿,好像忘了簽名,而明天就要去上學了.我打開女兒書包,拿出聯絡簿,才翻開,聯絡簿裡「跳出」一個小冊子.仔細一看,是女兒的作業本.這學期,幼兒園讓孩子練習寫筆畫.我順手翻了一下,心頭一驚,原來,這週末有回家作業,而女兒根本沒寫.「女兒有提到週末有作業嗎?」我問.「沒有耶,她說沒有…….」太太回答.「那你也沒發現這份作業嗎?」「沒有……」太太搖搖頭.我再仔細看聯絡簿,確認這項作業真實存在;而現在是晚上10點多,女兒早已熟睡,該怎麼辦呢?我跟太太面面相覷.雖然是幼兒園階段,開心學習最重要,有沒有寫作業其實沒差;而我們也可以幫孩子代勞,把那些練習給完成,讓孩子能有東西給老師交差.反正,孩子不會因為沒寫到一項作業,就落後很多.然而,這畢竟是孩子的分內事.「怎麼辦,要叫她起來寫嗎?」太太問我.「不了,她玩了一整天,累了,需要休息.明天早上,我請她出門前,再完成就好了.」太太面有難色,女兒早上常有起床氣,說不定還會鬧彆扭.我說:「交給我來處理吧!」謝謝你願意在上學前,把作業完成,第二天早上,太太早早出門去.我陪著女兒吃早餐,和她聊天.「今天上學前,我可以玩一下玩具嗎?」女兒在去幼兒園上學前,如果還有時間,我通常會允許她玩一下玩具.對她而言,可能是上學前的小確幸,也是早晨的出門儀式之一.就好像,許多人在上班途中,會特地走到喜歡的早餐店,買份豐盛早餐,給自己今天一個美好的開始.「好呀!」我說:「那我們來玩「完成作業」的遊戲,好嗎?」我拿出作業本,帶孩子坐到書桌前,幫她把檯燈打亮,說:「我發現,這週末,你有一項作業還沒完成,你有印象老師有出這份功課嗎?」女兒搖搖頭,我說:「爸爸也沒注意到!沒關係,現在還有時間,我們來完成吧!」我陪在她身旁,讓她在格子中寫上筆畫,這次練習的是「一」(一橫),對女兒而言,這不會太難.但寫了幾格,女兒趴了下去,說:「好多喔!我不想寫……」「你已經寫了一半了,很棒喔!很快就寫完了.」有些筆畫寫得比較歪扭,她覺得不滿意,要我幫她擦掉,讓她重寫.很快地,作業完成了.我告訴她:「你願意在上學前,把作業完成,這是很負責的喔!」我不忘提醒:「下次,我們前一天就要確認一下,有哪些作業,才不會像今天一樣,出門前才趕著完成,好嗎?」接著,我帶他出門,送到幼兒園門口.老師來牽她進校門,沒走幾步,她突然轉身,奔跑到我面前,抱住我的腿.我也給她個愛的抱抱,並在她耳邊輕聲說:「爸爸愛你,掰掰!」從小呵護孩子「寫作業」的熱情聽許多家有國小生的家長說,盯孩子寫回家作業實在頭痛(國中以後更不用說了),不是拖拖拉拉,就是得三催四請,寫個作業像是要人命一樣.隨著年級增長,課業難度更高,回家作業和溫習功課對孩子而言,肯定會是越來越困難的挑戰.如何讓孩子對寫作業或溫習課業保持積極且自我負責呢?我也常思考這個問題.於是,在孩子幼兒園階段,當老師偶而出一些簡單的回家作業給孩子練習時,我會用歡喜的態度,陪著孩子一起完成,寫作業的過程中,只要孩子能持續專注,我幾乎不會打斷,只在一旁靜靜陪伴.當孩子完成一個大段落後,再給予大大肯定.孩子偶爾有寫錯,或者寫得不夠好的地方,我也絕不責備、批評或否定,更不會大罵:「這麼簡單也不會!」、「拜託,你上課都沒在聽嗎?」、「你也太笨了吧!」之類羞辱的話語.我只給予引導或提醒,讓孩子有機會修正過來.若孩子不願意修正,我會問她的想法,但不會逼她改過來,這部分讓學校老師來教導就行了.有時候,女兒會寫作業到生氣,細究之下,不是不想寫,而是不會寫.她會有些惱怒地說:「爸爸幫我……」,一開始,我鼓勵他先自己試試:「你要不要再試試看,或回想一下,老師是怎麼教的?」「最小協助」讓孩子體驗到「自己完成」如果她仍說不會,要我幫忙時,我盡可能謹守「最小協助」的原則.或許是,說明一次題意給他聽;或許是,在關鍵處提示一下;或許是,直接示範一次給他看,但仍然盡量讓她自己完成.老實說,幼兒園階段的學習內容都很簡單,就算是回家作業,也沒必要太認真看待.然而,我仍慎重以對,從小細心呵護孩子那份對學習的初始熱情.至少,讓她持續對回家作業或課業學習產生正向的情感連結,而非認為是份苦差事.對越小的孩子而言,學習都是新鮮的;他們也渴望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像是,當我女兒第一次能夠在紙上寫出數字時,她是很興奮的,因為,她覺得自己像大人一樣有能力.當然,我也會要求孩子得對自己的課業學習負責.首先要做的,應是將寫回家作業這項任務,列入每天的固定作息與行程之中,而非想到才做.這次忘了寫作業,我就是在各項條件允許之下,要求孩子在上學前完成作業.因為,那就是他的責任,他得自己完成,大人認真看待,孩子就會用心負責.本文由<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延伸閱讀:說教,點到為止就好童年受的傷,長大後會自動變好嗎?青少年愛詭辯、理由一大堆,就是不願意自我負責,怎麼辦?有了婚姻沒了自己,婚姻是夢想的墳墓嗎?重要的不是分工而是相互補位讓孩子體驗挫折,但不是刻意折磨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