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7歲的孩子上柔道課時,連續被教練與學長摔了20多次,過程中孩子苦苦哀求哭喊,但教練只是冷冷地說:「別裝了,站起來,如果你不起來換我摔你.」結果導致孩童顱內嚴重出血,送醫不治後死亡. 曾經看過的一則新聞,一直到現在都還深深震撼與刺痛著我的心.雖然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這種忽略感受與需求的老派式堅強,不只害死了孩子,也養出了許多人的假堅強. 也讓我想起從小到大聽過跟堅強有關的提示:「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玉不琢,不成器.」「不要保護得太好,要讓小孩受點傷.」就算再苦再累也要撐住,這是我過去一直以來對堅強的認知,但<真堅強>這本書卻完全顛覆我的想法. 2017年,攀岩高手亞歷克斯.霍諾德,在沒有任何繩索與安全裝備的保護下,只靠雙手與雙腳的小面積抓力,徒手攀登了美國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內,三千英尺高的垂直花崗岩絕壁-酋長岩,成為完成此項壯舉的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然而,霍諾德第一次嘗試攀爬酋長岩時,才爬了不久就想:「這太難了,我不想待在這裡,我受夠了!」他傾聽自己內在的恐懼,沒有當硬漢硬撐,而是接納並務實的選擇先退下,重新計畫攀岩的挑戰.如果在那一刻,他假堅強的告訴自己:「這樣太遜了,我要堅持到底!」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以上兩個故事讓我明白,呈現在外在的堅強,與實際擁有的堅強是不同的.前者是一種「向外表演」(acting)的假堅強,而後者則是「踏實行動」(doing)的真堅強,真自信不是演給人看,而是在各種情況上,傾聽內在的聲音,理解並接納自己,做出每一個當下的最佳決定. 如何能養出真堅強的孩子?分享書裡提供的三個方法:1.高要求也要高支持要求孩子的同時,也要給予溫暖的關懷,理解並回應孩子的需要,給予高度的支持.把孩子直接丟進游泳池,他們只可能會淹死,並不會就因此學會游泳;你得先花時間教導並陪伴孩子練習,直到他熟練為止. 「訓練不是把人擺在困境,逼迫他們應對逆境,而是教導他們如何克服即將面臨的不適與難題.」 2.賦予自主權掌控權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渴望,在支持自主性環境中成長的人,往往有更高程度的堅強心性與更好的表現.從微小的事開始提供孩子選擇,並依照孩子的能力逐步放手,讓孩子有機會練習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當我們被剝奪控制權,我們會失去反應的能力.若有了選擇權,才有機會磨練自己變堅強.」 3.培養內感受能力內在情緒與感受提供了許多訊息與線索,能正確解讀這些訊息以及身體傳遞的訊號,思考決定如何回應,有助於培養堅強心性.跟孩子一起練習感受情緒之間細微的變化,嘗試去分辨與命名各種生理與心理的感覺,並且評估情緒背後所代表的意義.讓感覺和情緒成為傳遞訊息的郵差,而非支配者. 「感覺易被扭曲,好壞取決於背景脈絡和詮釋能力.一個人的詮釋能力愈強最終做出的決定就愈好.」 韌性來自於自我效能與內在能量,而非一味的吃苦.吃很苦只會讓人很想吐,不一定會成為人上人,而孩子必須吃很多的甜,才吃得下很多的苦.延伸閱讀:當孩子要帶違禁品去學校,你會怎麼做?斥責與說教只會讓你看不見事實走出來體制不等於逃脫體制!幸福與學歷無關與其犯錯不像跟大家一樣,孩子也在原地踏步嗎?讓孩子先接受納犯錯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