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家裡是爸爸工作賺錢養家,教養的責任便落到了身為家庭主婦的媽媽身上,當孩子做錯事、表現不好,爸爸就會數落媽媽,無形中孩子也承受了媽媽所的背負的壓力.因此,他開始學會說謊和作弊,因為這樣做,爸媽就會喜歡自己……「是不是功課好爸媽才會愛我?」小布因為作弊、常說謊,而被導師轉介來輔導室.導師當時還一臉認真的提醒我︰「他講的話要打折扣,不要全部相信.他很會騙人,你要小心.」小布不只一次被抓到考試作弊.如果犯了錯被發現,小布一句話也不肯說,除非人贓俱獲,他才肯認錯.有時候,小布還會故意套導師的話,看導師到底知道多少,而且他也不會全部承認.當導師透露一些,他才會承認一些.導師覺得他這樣很狡猾.但奇怪的是,如果導師真的抓到他犯了什麼錯,他總能很快的向導師道歉,而且態度謙和有禮,不像有些孩子會「見笑轉生氣」.導師說,他教了小布兩年,還是看不透這孩子.是不是小布城府太深?導師不知道小布心裡到底在想什麼……我試著讓導師了解︰「小布想在大人們面前表現好,代表他很在乎我們怎麼看他.有些孩子如果真的不在乎的話,就不需要說謊了.」「只有我乖乖的,爸媽才會愛我.」小布的家庭很傳統,爸爸工作賺錢養家,媽媽是原住民,也是家庭主婦.爸爸很大男人主義,家事都是媽媽一手包辦.爸爸回到家,就蹺著二郎腿、看電視、等著吃飯,彷彿等人伺候似的,而且一件家事也不肯做.小布是老大,底下還有三個弟弟妹妹.當孩子們做錯事、表現不好或成績差,爸爸就會數落媽媽︰「你又沒上班,怎麼顧個孩子,還顧成這樣?」因此,除了打理家務,媽媽把全部的心力都放在孩子們身上.好像孩子表現好,自己才是個合格的媽媽.媽媽常常對孩子碎碎唸,小布和弟弟妹妹無形之間承受了媽媽背負的龐大壓力,覺得「只有自己表現好、考試成績好,才是個好孩子」、「只有我乖乖的,爸媽才會愛我」.「我好像戴著一個面具.只有我做了某些事情,才值得被愛……」小布說.心疼媽媽,也氣媽媽可能因為經濟壓力,爸爸一份薪水要養四個小孩,所以爸媽很難給出無條件的愛,總是期待著小布和弟弟妹妹要表現好.因此,小布開始學會說謊和作弊,因為只要不被拆穿或被發現,爸媽會對自己很滿意;若真的被拆穿了,小布也學會馬上認錯且態度誠懇,因為爸媽喜歡這樣的孩子.「有時候覺得活著好累,好像都要符合大人的期望.我也很氣我媽媽為什麼都要一副低聲下氣的樣子.我阿嬤一天到晚罵我媽什麼事情都沒做好.我很想幫我媽說話,但看她那副好像都是自己的錯的樣子,又很不想幫她講話,覺得是她自找的.」原來,小布努力做個好孩子的同時,對於媽媽的處境又氣又心疼,小布感到好糾結……每個人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是從小到大「先天氣質」和「外在環境」互動而來的,因此,我從不認為哪個孩子天生就是壞孩子.當我們願意去理解孩子背後的動機(渴望好好被愛),而不是用外在行為(為了讓自己有好表現而作弊、說謊)來評價一個人時,才能真正的理解一個孩子.現在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你都是怎麼許願的呢?想到之後,把它寫下來.接著再閉上眼睛,想一想現在孩子幾歲了,你對他的期待有什麼改變呢?一樣把它寫下來.這個小練習有讓你發現什麼嗎?可能很多人會發現,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我們希望他平安、健康、快樂的長大;隨著孩子越長越大,我們對他的期待也越來越多,例如希望孩子乖巧孝順、希望孩子考上第一志願、希望孩子以後當XXX(如醫生)、希望孩子繼承自己的事業、希望孩子趕快結婚生子等.當我們回過頭來看我們一開始許的願,是那麼的單純,但卻意義非凡,父母不妨提醒自己,別忘了初衷,那個只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快樂的長大,沒有那麼多枷鎖或包袱的你.當我們開始不和他人比較,尊重孩子的選擇,看見孩子獨一無二的好,安心的陪孩子長大,那麼,我們就更能給孩子無條件的愛.父母、老師可以怎麼做?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無條件積極關懷」:讓孩子感受到不管他如何,無論表現好或不好,無論發生什麼事,你都愛他.不是因為他考得好,或是他乖乖聽話,才值得被愛.當孩子考得好,父母可以肯定孩子的努力,以及從學習獲得的樂趣(內在動機),而非成績(外在動機):例如對孩子說:「媽媽看到你很用心的準備考試,很棒!」「和媽媽分享一下你讀到了什麼很有趣.」而非「你這次考第一名,太棒了!」如果父母常常讚美孩子的成績,那麼,孩子可能會致力於如何得到好成績,而不是感受學習當下的快樂.有些孩子甚至寧願鋌而走險,用作弊的方式來換取好成績,那就失去了原本希望孩子享受學習的本意了. 本文由<蔡宜芳心理師的心靈港灣>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延伸閱讀:你只是太累,不是不會當媽媽!你的努力值得你自己看見學齡前爭相討抱、搶玩具吵翻天,手足爭寵父母可以怎麼做?自我批評不好嗎?自我批評讓我們痛苦糾結,卻也讓我們發憤圖強孩子沒改變讓你好挫折? 我們能做的,就是一點一滴的「高品質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