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在外面用更大的聲音來挑釁我「他只要在我說住手的時候停下來就好.真不知道為何非得要讓我再重複一模一樣的話.」我每次在現場都會聽到父母這麼訴苦.這當然非常令人生氣.當我們說了「住手」,孩子卻回說「不要」時,心裡感覺就像是有什麼東西炸開似的.但這種你叫他住手,他又再重複做出一次同樣舉動的孩子其實很正常.原本人類就不是你說了一次,對方就聽得進去的存在.因為人類存在著自我意志、自我、迷因(meme),才會與動物如此不同.3歲孩童打父母一巴掌,並不是悖逆的行為,而是他想要了解自己可以做到哪裡.這是試探底線和探索世界的正常行為.只是我們可以制止孩子的小手,輕輕看著他的眼睛告訴他:「不可以亂打人.」教育者必須領悟控制孩子的方法,這非常重要.如果學不會以最低界線的規則來控制孩子,那麼後果可是非常可怕的.在家裡面對彼此的不完美是可以的,但如果要以這個狀態走出戶外與他人想處時,尚未解決的問題狀況就會傾巢而出.這時,我最常被問到的就是這個:「只要出門在外,孩子就會仗勢著其他人的視線,開始耍賴,明明他在家裡就不會這樣.我該怎麼做才好?難道我在外面也要像在家裡一樣對他發火嗎?」由於這個問題誤將「教養」定義成「教訓」,所以更難解決.教養並不是藉由讓孩子驚恐來制服行動,或是以大發雷霆的方式吵贏他.我們只需要將定義修改成「教導孩子出了家門之後,自由的底線在哪」,就可以輕易解決掉這個問題.正如大家所想,孩子之所以在外面更常耍賴,是因為他們確切掌握到教育者在他人面前會變得軟弱的連結.而這種時候特別容易引起教育者的好勝心.抱著「你以為我會退讓嗎?」的心態,更想在大家面前狠狠地教訓他一頓.以這種方式來制服孩子,給他「不可以」的訊息,大概能贏個一天左右吧.但孩子在這種反覆下來的鬥爭之中,很難不感到厭倦.這場在外與孩子展開的鬥爭中,教育者雖然會失去很多東西,但孩子卻幾乎沒有損失.即使媽媽靠著吼叫迅速壓住了孩子,但那一瞬間換來的尷尬,也會耗損教養的持久性.再加上,陌生人或許還好,但公婆或其他親戚絕不可能坐視這種情況不管.「幹嘛沒事這樣兇孩子?讓他這麼做不就好了.」當孩子的援軍一旦出現,他就會想到自己先前受到的委屈,開始放聲大哭.但真正想哭的,應該另有其人吧.唯有在修正完教養的定義之後,才有辦法斬斷這一切的惡性循環.正因為我們將教養定義成「教訓」及「讓孩子屈服的過程」,才會引發這些問題.教養並不是非得有一方獲勝才能結束的鬥爭或運動競技,而是「不被尚未成熟的孩子牽著走,並教導他社會規則的過程」.我們不該被孩子耍賴或不成熟的要求牽著鼻子走,而是應該要起身看著孩子的眼睛,反覆地告訴他該遵守的規則.即使孩子想要一決勝負,將教育者拉進一場爛泥巴戰中,我們也要從容地拒絕這項邀請,否則只會引發孩子的好勝心.當教養變成較量的那一剎那,我們真正該教育的事情就會沉入谷底.甚至連自己為何要教訓孩子都想不起來,形成只記得負面情感的惡性循環.給成長中的家庭一句話當孩子在外面失控時,請這麼告訴他:「這裡是外面,在這裡吵鬧會影響到其他人.有什麼事我們回家再說.」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在教導孩子等待失敗時,必須先捫心自問「我是否給了孩子足夠的信任?」得不到孩子信任的教育者,很難去要求孩子做出任何努力.為了教會孩子等待,終究還是得培養出「你只要乖乖等待,我就一定會遵守約定」這種信任感才行.然而,要遵守和孩子之間的小約定並沒有那麼簡單.讓我們以「你乖乖吃完飯,我就給你吃冰淇淋」這常見的約定為例.孩子在吃完一湯匙飯之後,就說「我吃完了!給我吃冰淇淋!」接著媽媽會說「等你全部吃完,我才要給你冰淇淋」.有些孩子每吃完一湯匙就問:「等我吃完這些,就可以吃冰淇淋對吧?」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或許擔心自己這麼努力,媽媽可能會不遵守約定而感到焦慮.最後,孩子得到了媽媽多次的確切答覆,卯盡全力地吃著飯.在他拿到冰淇淋之前,先看了一下電視,不過電視實在太有趣了,冰淇淋就在不知不覺中這麼被淡忘了.這時媽媽心裡可能會漸漸浮現出「那又不是什麼好東西,有必要非得給他嗎?」這種想法.最後媽媽敷衍地默默收拾了餐桌.問題就發生在下一次約定的時候.「等你吃完,媽媽就買冰淇淋給你.」「不要!我現在就要!嗚哇哇哇.」如果累積了媽媽不守信的記憶,孩子就很難再持續相信媽媽.基本上,我們必須知道孩子的記憶力比媽媽更好.即使盡力地遵守約定了,孩子也很容易認為媽媽不守信用.從這點上來說,我要叮嚀各位,即使是在不給孩子冰淇淋也無所謂的狀況下,還是不能敷衍過去,說到的一定要做到才行,這樣下次才能說:「媽媽說不行就是不行.媽媽之前有沒有遵守約定?」孩子必須感覺到教育者言而有信,才會產生努力的意義.我想以教育者的權威來形容這件事.追根究柢,這不只能套用在小小孩身上,對於青春期的兒子來說是如此,在夫妻生活當中亦是如此,甚至還能套用到社會生活上.在人與人的關係中,要一個也不漏地遵守各個小約定雖然並不簡單,但我還是希望各位能夠記住,我們所遵守的這些小約定,都將扮演了決定性的作用.給成長中的家庭一句話如果孩子不聽我的話,就必須要省視一下自己:「我該不會是沒有遵守到與孩子的約定吧?」責任編輯:陳宛欣※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報導,原文<孩子總是不聽話?別把「教養」誤當「教訓」了!韓國教養軍師的最強育兒法,養出「好好講就會聽」的孩子>未經同意禁止轉載.延伸閱讀:「別覺得孩子還小不用教性教育,壞人從不覺得!」「神老師」沈雅琪:犯案者很多都是親人、熟識的人如果孩子沒有上課打瞌睡、偷竊,就沒機會幫助他們了...「神老師」沈雅琪:作業簿上的血漬,為什麼映照出父母處事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