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週,我有連兩天晚上照顧寶寶,同時參與線上不同主題的學習講座.葡萄牙足球第一天晚上,是個英文講座.我對自己的感受並不好.因為同時要照顧寶寶,我原本想說就當podcast聽,能學多少是多少.當我進入會議室,發現開鏡頭的人都在桌前的認真貌,然後我要抱寶寶跟他玩,我不開鏡頭.然後我沒預料到這場講座會有三次分組討論,我在第一次趕快趁寶寶安靜時開mic發言(並說明我的狀態),第二三次基本上是只能聽,聽到同學的討論,有些想說的話很難再分享,因為我在弄寶寶.講座最後,因為寶寶要換尿布,我是無聲地離開會議室.雖然講師的內容很棒、有學習收穫,但那個對自己的感受不好相當強烈,有夾雜抱歉(覺得會影響課程討論的順暢),還有發現,自己能專注投入學習的程度,跟過去真的不一樣了,下降很多.然後最後的無聲離開,我對自己也有「這樣不禮貌」的評判,這些,都不是過去我會有的表現.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來同理自己,做為媽媽有學習的需求,也同時要照顧寶寶,要滿足他的需求.我這次的策略還可以更好,我必須調整作法.那我可以怎麼做?我在第一天的講座,觀察到一個香港同學,在他名字後面標註了「今天身體不太舒服反應會比較慢」,讓我更能理解這個陌生同學一些.隔天晚上還要參加一場引導主題的講座,主持分享是認識的引導老師,我提前先告訴老師我會有的狀態,我也會在我的名字上標注,讓同學們知道.當晚,我在線上會議室的名字後面主動標註「身邊有寶寶」,我後來看到有另一個同學,標註「家有嫩嬰」.突然很強烈的感受到:啊~我並不不孤單.大家在自我介紹時,也有其他媽媽同學分享:「如果我突然消失,或是在鏡頭前有很奇怪的表情,那都是在弄孩子.」老師也依據同學們揭露的多元狀態,開頭就說明今天的進行方式,會盡量讓大家能容易參與,大家就自在進行.整個晚上我的確有消失(去幫寶寶洗澡)但同時可以聆聽,也抓空檔問問題、聽聽同學的想法.第二天晚上,也有學習,更重要的是,整個過程,我對自己的感受輕鬆許多.我承認、接受自己的學習投入度不能跟過去一樣深入專注,提前跟老師預告、跟同學揭露我的狀態,這是我同時滿足自己學習的需要、孩子有人照顧的需要,能夠盡力實踐的策略.經過這次的經驗,我除了給自己一個讚,也感謝這兩天,啟發我的所有人事物.最後,給新手媽媽:你可能會經歷一段時期,是經過努力掙扎,發現自己真的力有未逮、力不從心,精力/投入/產出品質不能像過去一樣.那個感受可能不會好(我對自己的感受還包含沮喪,你可能是其他.)但承認這個事實,然後用「我現在階段精力真的暫時有限」,而不是「我跟以前再也不一樣、我再也不能怎樣」去挫折自己.力有未逮與力不從心只是個過程,不是個結果.這樣就能更主動的、持續的實驗,去調整自己的工作狀態、學習方式等,越來越趨近自己理想的狀態.我也還在嘗試著,發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