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李姵琦全國最大、歷時4天的「2023花蓮食農博覽會」於2023年5月30日順利落幕,多達50個攤位活動分享食農教育的成果和知識,從教育扎根到環境永續,從親子到銀髮族以及校外教學,一同體驗食農之樂!活動即使落幕,然而食農所帶來的回饋與收穫將一直延續下去!到底各個攤位、組織在食農教育上有哪些創意的展現呢?了解食物學習掌握飲食健康的決定權現今社會的飲食選擇太多元,孩童在尚未建立健康營養的概念前,受到許多加工食品的誘惑,進而影響健康.「康善基金會」、「小樹苗內心成長營」、「台灣兒童食育協會」和「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簡稱灃食教育基金會)」意識到食農教育的重要性,透過互動來增加孩童、銀髮族甚至家長的食物營養認知,強調「食」的重要性.「台灣兒童食育協會」透過學習單、小豬拼圖、互動講解等寓教於樂的方式帶孩童認識豬肉的產業鏈.(李姵琦攝)台灣兒童食育協會表示,從互動中發現部分家長的收穫的比孩童多,讓民眾反思日常食材背後的學問.(李姵琦攝)「灃食教育基金會」運用「食物紅綠燈」讓孩子從自行分類食物的種類,綠燈是原型食物、黃燈是偶爾吃的食物如火腿、紅燈是盡量少吃的食物如漢堡.灃食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葉俊甫(左)表示:「現在的學校都會教育孩子們六大營養的知識,孩子們對食物營養的辨認越來越清楚.」(童伯祥攝)從飲食預防著手的「康善基金會」強調均衡飲食、病從口入和蔬果攝取.透過舞台劇「便當超人」均衡營養攝取的重要.康善基金會執行長閻靜玉表示:「戲劇中便當超人會教育孩子們少吃糖的原因是什麼,他們會聽取便當超人的建言而改變.」「康善基金會」會詢問陷阱題給孩童們:「把喜歡的蔬菜炸來吃是健康的嗎?」從雙向的互動中深化營養的印象.(童伯祥攝)累積15年食農教育經驗的「小樹苗內心成長營」則是教育民眾如何判別真、假蜂蜜的差異.(李姵琦攝)重現米飯的原型樣態認識食米的真諦現場除了學習均衡飲食之外,花蓮市農會將稻米的一生搬進會場,讓大人小孩實際接觸稻作的生長!農會人員姚文治表示:「現場還有準備碾米機,讓民眾從作物到加工,體驗一粒米的製程.」「花蓮市農改場」呈現從育種到乳熟期的真實稻穗樣態,分享給民眾與消費者.(李姵琦攝)花蓮市農會將真實的稻穗帶入會場,讓民眾去了解稻穗各時期的階段.(李姵琦攝)「花蓮市農會」透過互動解說帶孩子們去認識稻製成米飯的過程.(張偉明攝)花蓮農業處副處長張仁智表示:「很感激各地區的有機小農、企業、組織一同為食農教育付出,讓孩子們體會食農教育的重要性.」<食力>創辦人暨總編輯童儀展更期望,若未來有機會盼能與花蓮食農博覽會前進台北,讓台北民眾可以了解花蓮的食農教育.在台灣有許多食農教育的實踐者為飲食永續、健康營養付出,盼藉此讓食農精神遍地開花.審稿編輯:林玉婷延伸閱讀▶食農教育不只吃健康還要愛護土地!花蓮農友堅持有機種植照顧生態平衡▶讓食農教育走出課堂進入生活!花蓮農友如何重塑食物價值、與消費者對話?▶斷裂的原民文化與經濟如何傳承?花蓮「野韻農學」、「山上那良」透過食農教育來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