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食力>編輯部自2021年中至今,過往仰賴中國市場的台灣農漁產品(如:鳳梨、鳳梨釋迦、石斑魚等)因為受到中國進口禁令關係而遭遇銷售困境,「要吃台灣在地食材」也成為社會大眾關心的議題之一.但如果中國沒有禁止進口台灣農漁產品、沒有新聞媒體大幅報導的前提下,你是否知道當季生產了哪些食材呢?在<食力>發起的2023食育力城市大調查中,「食育推廣滿意度」的主觀問卷調查依照<食農教育法>推動方針,列出「推廣台灣在地食材」、「飲食健康推廣」、「珍惜食物不浪費」、「飲食文化推廣」4大面向,於2023年4月17日~5月14日對22縣市民、家長團體、營養師團體進行22縣市的推廣滿意度調查,欲了解在<食農教育法>三讀通過滿一年的現在,民眾到底對各縣市的食育推廣有沒有感?<食農教育法>一週年民眾對4大面向食農推廣卻無感根據<食力>調查,在22縣市整體食育推廣滿意度評分上,不論是大眾或是營養師,滿意度僅在及格邊緣附近徘徊.而問及「是否認為所在縣市注重食育的推廣」,相較於2022年,<食農教育法>三讀通過滿一年後的今日,營養師和民眾整體的感受分數都下降,認為所居或執業縣市不重視食農教育推廣的比例也增加.並且只有不到2成的民眾認為食育推廣場域及相關活動足夠讓縣市民更了解食農教育.認同吃當季食在地理念但有7成民眾認為政府推廣不足近年政府不斷推動吃在地食材,但民眾真的有因為縣市政府的推廣,而去購買並了解在地食材嗎?根據<食力>調查,雖然有超過4成5的民眾願意去購買、了解在地食材,但有近7成左右的民眾認為政府推廣的力度不足夠,反應政府並沒有讓民眾更容易買到國產食材的作法,期待縣市政府可以增加相關的推廣,有54.7%民眾認為可以舉辦定期定點市集、在地農場推廣活動,49%民眾希望更了解有哪些當季與國產的食材,38.3%認為政府應協助農民開拓外銷市場,以解決農民的產銷推廣困境.民眾認為健康飲食推廣力道最不足希望瞭解如何均衡飲食雖然現在提倡不要吃精緻化食物,但色香味俱全的垃圾食物擺在眼前,相信許多自制力強的成人都難以抗拒.因此「飲食健康推廣」就顯得更加重要,雖然國民健康署力推「我的餐盤」每日飲食指南,但仍有8成民眾認為自己所居縣市的推廣不足夠,更有超過6成認為政府應多加教導民眾了解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民眾也希望政府可以多加規劃豐富更多推廣場所與資源(54.2%),想要了解如何多元攝取全穀、未精緻雜糧之健康飲食(54.3%)以及各食物的營養價值(43.3%).在資訊爆炸的現在,各式資訊只要動動手指都能夠查到,若民眾缺乏基礎的營養知識,容易在資訊的紅海中迷失方向.因此有6成的營養師希望可以將飲食教育列入正式學校課程,從學童開始推動,進而影響到所有國民.畢竟食育不應只是營養師的責任,而是政府與全民應一同前進的目標.不只要推廣各式飲食文化也要珍惜食物不浪費這幾年惜食的聲浪也越來越大,各大超商與量販店也陸續推出惜食方案.但民眾與營養師都有7成認為政府帶頭的推廣力道不足,並且認為政府應增加可以平價購買賣相不佳的農漁產品以及即期食品的通路(61.2%),也可教導民眾了解食材怎麼最大化的運用食材以減少剩食(51.7%).也有52.7%希望更進一步了解如何落實廚餘再利用.而我們生在有多元飲食文化的台灣,飲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根據<食力>調查,無論是民眾還是營養師,都有約7成認為政府應該更重視推廣飲食文化.超過6成的民眾建議政府可以開設工作坊,讓不懂該文化的大眾更易於親近當地文化,並且品嘗運用在地食材所做的當地代表菜色.也49.7%民眾建議可以建立一個規模化的系統,輔導不管是原住民、閩南、客家甚至是新住民傳承文化以及當地料理,49.9%民眾則希望增加各式在地美食活動,藉此多加推廣飲食文化.強化推廣「惜食」聲量高多數民眾認為食育體驗場所不足在對食育推廣無感的現在,政府整體應朝什麼方向推廣才能讓民眾有感呢?根據<食力>調查,希望政府宣導「惜食」的意見連續2年都奪冠,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的統計,2022年相比2020年各縣市的廚餘量有下降的趨勢,但2022年與2021年的數據相差不大,扣合到「珍惜食物不浪費」面向中的民調數據,民眾也希望政府教導如何減少剩食,因此這也是導致惜食議題一直是話題排行榜的原因.此外,只有2成的民眾認為現在各縣市的食農推廣場域或相關活動是足夠的,無論是認為縣市應該增加的食育活動或是認為學童在校應接受的食農教育,都期待有更多休閒農場體驗、田園實作等.對比食育力城市大調查客觀指標數據統計,全台每個縣市平均只有分配到0.1477個悠遊農村、每人平均分配到0.000026個休閒農場,以及0.000046個開放參觀、採摘的農園,可以看出可以體驗的場地少之又少.食育全民運動不能等!家長期盼食育入校園飲食的教育應從小開始!但根據<食力>調查,只有不到3成家長滿意自己的小孩在學校接受的食農教育課程或體驗,對於學校推廣的力度僅給予及格邊緣的分數.並且有高達6成認為其中最迫切需要改善的問題就是實作場地或設備資源不足夠,扣合到前面一般民眾對於政府的意見,可以看出不管是政府還是學校,民眾都覺得食育體驗資源不足.除了手作體驗外,學習吃什麼才健康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扣合到營養師希望可以將飲食教育列入正式學校課程,有4成的民眾也認為學校應加強營養知識推廣,希望學童從小開始就有對營養的基礎認識.而惜食的宣導程度也與民眾相符合,超過6成的民眾認為學童在學校應接受惜食相關的飲食教育,從小開始學習不浪費、減少剩食,或者在教材內容加入如何落實廚餘再利用,地球永續從小做起.自從2022年4月19日立院三讀通過<食農教育法>至今已滿一年,但從調查結果看來,政府推廣力度和方法仍待強化,在推銷國產農漁產品的同時是否僅偏重銷售而忽略溝通食材價值與產地溯源?雖然民眾普遍認為食農教育對學童更重要、且在課程中教學更容易結合,但其實認識自己國家土地上有什麼樣的食材、知道何時吃什麼食物,是食育最基礎的工程,而我們能做的遠不止是這些.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更多食育深度解析,請詳閱食力Vol.31季刊<2023食育力城市大調查榜單揭曉!揭竿土地到餐桌的味覺革命>﹞延伸閱讀▶2023食育力五星城市花蓮、宜蘭、台東、嘉義縣三連霸!新北市首度擠進五星之列、為六都唯一入榜▶﹝農業與環境﹞從種植到採購實踐從土地到餐桌的永續!花蓮台東宜蘭蟬聯農業環境前3名▶﹝教育與文化﹞全台仍有63.6%在職營養師認為推廣人力不足!台南花蓮並列冠亞新北宜蘭谷底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