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日本腦炎病毒大部分無明顯症狀,約有小於1%的感染者會出現臨床症狀,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急性腦炎.由於各個年齡層都有感染日本腦炎的風險,因此須提高警覺.而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種疫苗,其中幼兒也是施打對象.根據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顯示,截至6月13日,今年共有3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分別為高雄市2例及花蓮縣1例.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東區副指揮官、花蓮慈濟醫院重症加護內科主任陳逸婷表示,根據疾管署統計,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而且日本腦炎的致死率約20至30%,存活病例中,約30%至50%有神經性或精神性後遺症,呼籲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防範.臨床症狀不明顯 幼兒施打疫苗防嚴重後遺症陳逸婷表示,第3例個案是五十多歲的男性,從急診就醫時就開始出現有發燒、頭痛、說話說不清楚、意識改變等腦炎、腦膜炎的症狀,問診時發現,病人住家附近有水稻田及溝渠等高風險場所,而且常有許多蚊蟲,在初步排除COVID-19、流感等可能性後,醫療團隊在病人的腦脊髓液檢查中,發現有病毒性腦炎的感染,再進一步檢驗,確定是罹患了日本腦炎.大部分感染日本腦炎的病人,不會有明顯的臨床症狀,所以,增加了醫療診斷及民眾自覺的困難度.陳逸婷主任提醒,各個年齡層都有感染日本腦炎的風險,請大家要提高警覺,如果發現有發燒、頭痛、甚至痛到嘔吐、講話邏輯混亂的時候,就要盡快就醫,而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幼兒常規接種時程為出生滿15個月接種第1劑,間隔12個月接種第2劑.陳逸婷主任呼籲,請家長帶家中適齡幼兒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疫苗,以避免因感染衍生嚴重後遺症.清晨和黃昏是叮咬高峰期 穿著淺色衣褲加防蚊液保護日本腦炎是感染日本腦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腦膜腦炎,受損部位包括腦、脊髓及腦膜.日本腦炎的傳播須經由具有感染力的病媒蚊叮咬,人不會直接傳染給人,台灣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要的傳播媒介,病媒蚊一天中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清晨和黃昏的時候.住家或活動地鄰近豬舍、農田等高風險環境的民眾應落實防蚊,可穿著淺色長袖衣褲,配合使用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藥劑,尤其在清晨與黃昏等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期,請儘量避免到病媒蚊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如果自覺有感染風險的成人,也可以到醫院評估自費接種疫苗.文/賴以玲 圖/孫沛群本文由<Heho親子>授權,原文出自<致死率達2至3成!六、七月日本腦炎高峰期醫籲適齡幼兒當接種疫苗>延伸閱讀:兒童每天應運動至少一小時,如何帶著孩子培養運動習慣?孩子長高的秘訣!掌握3大要點,把握成長期2歲童天天看平板近視500度!眼科醫:常用3C有3危害糖果吃太多影響專注力!3技巧正確攝取糖分,營養師:越限制吃越多別再飛高高!嬰兒「受虐性腦傷」死亡率25%醫曝3不2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