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林玉婷、李姵琦、劉潔謙撰文=李姵琦台灣人究竟有多愛吃蜂蜜?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苗改場)2022年8月發表之<國人食用蜂產品習慣及食用蜂蜜方法之研究>研究中指出,有85.9%的消費者有食用蜂蜜習慣,且消費者最常直接向蜂農購買蜂產品,除了考量到風味和價格以外,消費者也關心蜂蜜是否為國產蜂蜜.考量到消費者對於蜂蜜真實性的重視,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2022年5月11日公告訂定「包裝蜂蜜及其糖漿類產品標示規定」,並於2023年7月1日正式施行.法規立意良善,盼能藉由包裝標示更加完善消費者在蜂產品選擇上的資訊透明,然而包裝標示訂定了,我們買的蜂蜜就真的是蜂蜜嗎?法規背後所隱藏的問題讓蜂蜜產業發生了哪些變化?食藥署為讓消費者更清楚辨別蜂蜜的選購疑慮,2023年7月1日蜂蜜及其糖漿類產品標示即將上路,業者需符合標記之規範.(圖片來源:食藥署週報)蜂蜜無強制性規範只有經濟部國家標準檢驗局對品質的定義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簡稱標準局)為蜂蜜訂定了「CNS1305」的標準,其中將「蜂蜜」定義為「蜜蜂採收花朵之花蜜(nectar)、植物外泌液(excretions)或昆蟲蜜露(honeydew),儲存於蜂巢之天然甜味產品.」然而對於蜂農來說,究竟什麼是蜂蜜?台灣養蜂協會前理事長江煥彬認為蜂蜜是蜜蜂在外面採集花蜜回來作為食物,而沒吃完、累積起來的蜜,才是養蜂人可以採集、作為商品的產物.這表示CNS認為蜂蜜僅限於採集而來,但蜂農的定義則更為廣泛.驗不過CNS1305標準的蜂蜜就是假蜜嗎?標準局雖然針對蜂蜜訂定了CNS1305的產品品質標準,不過台灣蜂蜜產地多元、蜜種豐富,除了常見的龍眼蜜、荔枝蜜,也有文旦蜜、紅淡蜜、白千層蜜等.然而CNS1305卻只有針對市場偏好的「龍眼蜜」做標準訂定,其餘蜂蜜皆歸類於「蜂蜜」的品類.江煥彬認為:「有些特殊的蜜源根本就達不到這個龍眼蜜、蜂蜜的標準.」不同蜜源的蜂蜜也有不同的自然變因,這樣的國家標準反倒有可能限縮了小眾蜂蜜的產業發展.CNS1305雖未有強制性但也影響了小眾蜂蜜申請產銷履歷的資格!雖然「CNS1305」標準並未有強制規範性,僅為品質標準規範供業界參照.但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於2020年公告「蜂蜜臺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必須先符合CNS1305標準,才能取得產銷履歷認證.然而有部分小眾蜂蜜在品質項目未符合CNS1305標準,就無法取得產銷履歷.以烏桕蜜和紅淡蜜為例,根據江煥彬和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教授陳裕文的送驗經驗,這2種蜂蜜澱粉酶活性皆低於CNS1305標準,這些檢驗無法符合CNS標準的小眾蜂蜜就等於假蜜嗎?事實上也並非如此.對於小眾蜜種無法符合CNS1305標準,農糧署農業資材組科長李協昌回應,標準局正在商議蜂蜜的品項,有望納入小眾蜜種.而標準局公布的CNS1305只是作為蜂蜜提供品質遵循的基準,對於蜂蜜真偽、產混的現象仍需要經過更精準、全面的檢驗方式才能做綜合判定.有心人士仍可透過「非常方法」調製出符合檢驗的蜂蜜糖漿食藥署對於蜂蜜真偽檢驗提出2項檢驗建議:「蜂蜜中C4植物糖之檢驗方法」和「蜂蜜中醣類之穩定碳同位素比值檢驗方法」,不過這2項檢驗法並沒有辦法辨別蜂蜜的摻偽問題,並且檢驗方法皆有但書,無法靠結果來判定蜂蜜的真假.因為根據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研究所負責蜂蜜檢驗的某不具名研究員表示,目前沒有一個方法可以檢驗出摻混的蜂蜜;食藥署在相關檢驗方法上也註明:「蜂蜜可能受產地、蜜源、氣候及環境等因素影響,故檢驗僅係為判定產品是否須啟動調查的方法之一,其結果仍需併調查結果所見綜合研判.」苗改場蠶蜂課課長吳姿嫺更直言表示:「若有心人士刻意要躲避檢驗,以糖漿摻混來符合檢驗的結果是無法抓到.」百「蜜」一疏的檢驗缺口該如何檢驗?此外,<食力>查詢食藥署的實驗室認證資訊網發現到,「蜂蜜中C4植物糖之檢驗方法」目前全台灣唯一通過認證的實驗室只有「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GS)」,但是卻沒有實驗室通過「蜂蜜中醣類之穩定碳同位素比值檢驗方法」的認證.台灣對於蜂蜜檢驗的量能為何?實驗室檢驗之公信力有多少?檢驗量能能否有效辨別蜂蜜真偽的現象?這些都是在7月1日法令實施後所會遇到的問題.以目前國內經過認證的實驗室根本寥寥可數,2023年7月1日蜂蜜標示上路,在蜂蜜檢驗實驗室信度和量能有限下,政府又該如何把關?能否透過檢驗來確定蜂蜜的含量?一大難題!根據<食力>追查了解到,食藥署所訂定的60%蜂蜜含量,在檢驗方法上其實是難以定調.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研究所研究員提到:「檢驗其實沒有辦法百分之百地去測出該產品含有60%蜂蜜的數值.」陳裕文也說明,檢驗結果僅能說明蜂蜜有無摻混糖漿,但無法計算出蜂蜜與糖漿的比例.整體而言,在實務上檢驗只能做到定性分析,依現有技術無法達到定量分析的檢測.蜂蜜新制上路要如何檢驗複查,從實際層面來看蜂蜜檢驗變成一大難題!蜂蜜檢驗難辨真假延伸出3大困境:標準狹隘、難驗摻混、難以稽核綜上所述,蜂蜜檢驗延伸出3大問題,首先,CNS1305國家檢驗對蜂蜜標準過於狹隘,應考量市場蜜種的多元性來修訂標準;其次蜂蜜標示新法上路,單單依據食藥署所建議的兩種檢驗法,若有心人士鑽漏洞,實難以透過檢驗辨別摻混;最後,我國實驗室量能有限,恐導致未來難以稽核的狀況.到底我國蜂蜜產業的把關該如何更加謹慎完善,以維護業者們的商譽和消費者之權益?<食力>帶你深入探究這3大困境衍生的產業難題.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延伸閱讀▶﹝標準狹隘﹞蜂蜜難有標準化定義單一標準將限縮蜂蜜產業多樣性發展!▶﹝難驗摻混﹞蜂蜜檢驗方法信效度失準?真蜜有可能會驗成假蜜!▶﹝標示難稽核﹞蜂蜜標示新法上路在即!現行檢驗方法真能把關蜂蜜標示屬實嗎?參考資料▶黃子豪、吳姿嫺、陳本翰、徐培修(2022).國人食用蜂產品習慣及食用蜂蜜方法之研究.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11),97-112.▶黃子豪、吳姿嫺(2021).臺灣蜂蜜澱粉酶活性特性之研究.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10),11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