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腳踏板踩動,縫紉機針頭上下穿梭,在快速運作的喀搭聲中,一件件衣服、包包被製作或修改而成.這是數十年前的舊左營,因緊鄰軍區,有龐大縫紉製改服裝的需求,也因「客廳即工廠」的鼓勵政策,而造就的家戶代工場景.然而,這也是此時此刻的左營,在「中華創新產業發展協會」的推動下,以創意結合傳統產業所打造的新場景. 紮根於舊城、成立於2019年的中華創新產業發展協會,觀察到老社區內有許多傳統產業與老建築拆建產生的廢料,如米行、雜糧行、布行、木材行、錏鉛加工業所產生的米袋、飼料袋、邊角料等廢棄材料,以及古厝拆建的紅磚或廢木料,由於沒有妥善再利用的計畫,容易造成環境問題.與此同時,社區雖面臨高齡化,但仍有許多銀髮勞動力,與因家庭暫離、等待回到職場的女性工作者.因此,協會發揮一如其名的創新與在地發展精神,將傳統產業或建築廢料轉化為文創產品,邀請因故無全職工作的在地民眾,以代工方式重回職場,共同建構減廢、解決環境問題為核心的循環經濟體系. 目前協會主力發展的產品,以工業用袋生產過中的廢料為主,將外層為堅韌牛皮紙、內層為PE淋膜編織材質的紙廢料,透過設計與代工縫紉,製作成大小提袋、野餐墊、名片夾、長夾短夾、文件夾、水壺袋等文創商品,除了耐用、防潑水的特性外,由於每次取得的原料不同,原用袋上的印刷圖樣,也會產生獨一無二的美感與風格.例如近期推出的牛皮紙名片夾,即是由聽力受損卻才華洋溢的代工媽媽「淡定」所設計製作,不僅輕盈而強韌,素面牛皮紙也提供消費者供發揮自我創意的空間.當創意、環保與弱勢工作者相遇,充滿故事的產品就誕生了. 除此之外,協會也持續嘗試結合社區文化特色,辦理市集、手作體驗、文史走讀等活動,今年開始,更投身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計畫,期待與公部門攜手合作,引進更多產品開發、通路建置與品牌經營的輔導資源,建構更為完善的的綠色經濟循環系統.也期待舊城的「舊」,不再只是高齡化與產業凋零問題,而能以傳統、技術、經驗的積累作為後盾,成為在地創「新」的能量來源,帶動達成兼顧經濟與綠色的永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