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長輩的教養觀跟自己不同時,該怎麼辦?昨天去台北市政府演講伴侶關係及親子議題時,有一位成員提出當自己堅守親子教養界線與同理孩子不打罵的原則時,但家裡的長輩卻常常唱反調,該怎麼辦?面對隔代教養,的確是個不容易處理且挺複雜的議題,不管是面對自己的父母還是公婆、岳父母,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尤其以媳婦的身分面對公婆不一致的管教時,更是不知如何適當介入才能求得圓滿,也因此婆媳間的衝突,就於焉產生.這個議題,往往不只是長輩的問題而已,已是整個家庭成員議題,所以我想從多個角色來探討,提供參考.當不一致的對象是自己的父母時一般而言,好像自己的父母跟自己的教養觀不一致時,似乎比較好處理,但這看似比海浪平靜的湖水,水的深度有時也難以探測,這湖水有多深,還要仰賴當事人的心理強度與需求的滿足度來決定.一個對自己的教養知能很有自信,也在過往成長經驗中從父母身上滿足了愛與歸屬需求的人,比較不容易受父母的意見與行為所影響,也能夠和平理性地跟父母溝通.或者反向地,當事人深刻認知到已無法從父母身上滿足自己的期待,而與父母劃了清楚界線時,也較容易堅守自己的教養界線,保持心理距離,不受父母所干擾.如果,跟父母的界線不清,外在獨立心裡仍依賴著父母;或者潛意識裡仍期待透過某種行為,來滿足過往無法從父母身上得到的連結,就容易在面對父母跟自己的管教落差時,產生勉強配合或反向地衝突行為.不管是配合討好或爭執衝突,都是我們大腦面對外在刺激威脅時的一種本能的逃或戰的反應.然而若仔細深探這逃或戰的反應底下,其實都仍蘊含著想與父母連結,想被看到被理解的渴望.這個渴望如果沒被自己好好看見與清理,就容易混淆了教養的目標,孩子的問題就變成了承接自身未處理的問題了.因應方式:建議透過覺察或諮商,來清理自己跟父母的糾結,梳理內心深處的渴望或未竟事宜,才能有穩定的能量去面對雙方的異議,才能真正就孩子的問題來處理,讓教養單純化.二、當不一致的對象是公婆時如果,妳是一個努力學習教養新知的媳婦,在面對公婆過時或過當的教養方式,應該會很跳腳吧!當不希望孩子攝取過多甜食,公婆卻聽而不聞地在妳面前塞了一大堆糖果汽水給孩子;當希望在孩子哭鬧時耐心理解孩子的情緒,公婆卻視而不見妳的苦心,不斷在旁指責妳的方式,要求要用他們認為的打罵方式才能快速抑制孩子…..種種的唱反調,讓身為媳婦的妳,很挫折很無奈,甚至很不滿吧!身為媳婦的妳,是否覺得自己再怎麼溫良恭儉讓,也無法替代對方女兒的身分,而在跟公婆表達上,多了不少的限制呢?如果大家還同住一起,公婆的介入,更讓妳感到綁手綁腳呢?1.婆媳問題常是夫妻問題的延伸解套公婆這議題,還是要回歸到關係的建立上,尤其是夫妻關係.臨床上看到的婆媳問題,其實追根究底很多是夫妻互動與溝通問題.如果這家庭的先生,有所擔當,能夠為太太挺身而出,能夠為親子教養的不同,理性平和地跟他自己父母溝通,婆媳問題就不再是問題.然而,妳可能很無奈,這樣理想性的先生可遇不可求,嘆息自己沒有這樣的先生.其實,親愛的,我想說,互動另一方的行為常取決於我們的溝通與回應方式,對方是豬隊友還是神隊友,有時是隨著我們自己的語言及非語言行為而產生,不全然是對方的性格問題.所以,如何改善跟先生的溝通模式,借力使力,由先生出面來跟公婆溝通,還是比較適當的方式.當然,身兼先生與兒子的男人,夾在兩邊之間的為難是可以理解的.身為太太的妳,如果能夠對先生的處境多一份同理,給予先生支持,在以孩子最大利益的出發點上,以鼓勵先生代替逼迫,也給予先生一些空間,才能有機會看到對方給予正向回饋的希望.2.與公婆建立好關係,也不將公婆代為照顧孩子視為理所當然如果妳的先生就是不擅溝通,或跟他的父母也有待處理的議題,這時就端看自己,是否願意為了孩子,也願意看到公婆的處境,跟公婆好好建立關係了.長輩的教養觀有其形成的時代背景與成長脈絡,也並非他們是故意如此的.如果我們一昧的堅持自己是對的,指責對方是錯的,想要改變對方,就容易讓長輩產生防衛性的攻擊或逃避.如果,願意放下自己的主觀,傾聽長輩背後的教養觀是他們過去習慣性被動性的模式,同理他們是那麼辛苦地走過來,也感謝他們對孩子的照顧,讓身為父母的你們得以喘息,並關心長輩照顧孫子的勞累,老人家照顧孩子所消耗的體力可是年輕父母的兩倍的.另外,也可分享孩子對被打罵的感覺,讓公婆能夠站在孫子的角度重新思考管教模式.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心聲被傾聽與理解的,尤其長輩更需要被重視感,如果能夠做到這樣,相信跟公婆的關係也會趨向好轉.有了良好的關係,才有可能讓公婆逐漸站在妳這邊,轉而支持妳的教養模式. 3.給彼此一個心理及物理的空間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妳已很同理公婆,花心力嘗試跟他們建立好關係,但基於對方某些因素,公婆仍然不買單時,如果是同住的你們,也許是時候要思考是否尋求各自空間的時候了.對於不同住的你們,公婆跟你們的碰面頻率不高的情況下,學習接受是種方式.老人家跟孫子的互動機會不多,想要用他們的方式享天倫之樂,就可以試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畢竟,真正的教養影響在妳跟先生手上,孩子也不會因為爺爺奶奶偶爾的不同對待,而產生偏差.會產生偏差行為的孩子,通常都是一開始就已經在夫妻之間原有教養方式裡發酵了.三、跟孩子討論最後,跟孩子討論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跟爸爸媽媽教養不一致的情形也很重要,了解孩子的看法與感受,也避免孩子在兩者不同模式間的無所適從.並可進一步地告訴孩子,長輩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愛,孩子要如何去回應這份愛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也讓孩子看到妳跟先生對他們的用心,才能真正讓孩子避免受到兩世代不同教養觀的負面影響.記得,別想要改變老人家,先改變自己吧!有句話說: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關係的改變,從自己做起,才有希望!照片攝於新店碧潭.某年看見一個阿嬤帶著孫子逛碧潭,沿路阿嬤儘管看起來疲憊仍細心呵護教導著孫子,望著這對祖孫的背影,感動這份祖孫情而留下的紀念.本文由<柯宥璿諮商心理師>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延伸閱讀:你有問過另一半這些問題嗎?代表你超沒安全感非常沒安全感?小心!其實你是用母親的眼光經營關係黃子佼的萬言書:除了自殘和悔恨外,還可以再做的事當個全腦教養的家長親子對話5步驟,理解孩子的心情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