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zh/photos/child-play-game-technology-3264751/每當心急如焚的家長問我,可否有立即見效的方法,幫助孩子脫離網路沉迷?我總是會搖搖頭,說:「沒有!」沒錯!真的沒有特效藥.為什麼?冰凍三尺,並非一日寒;孩子會沉淪在網路世界中,不是一朝一夕就發生.問題是慢慢嚴重起來的! 當孩子在生活中感受不到接納與肯定,充滿空虛與無力時,偶然間發現,打場連線遊戲竟然如此舒壓;後來,越來越常透過網路遊戲來排解煩悶.因為花大量時間在網路活動上,造成課業落後、人際疏離等排擠現象.此時,大人若沒意識到孩子需要幫忙,反而給予更多責備與否定,又更把孩子推往虛擬世界中.最後,越陷越深、出不來了! 所以,你要他立刻回到生活常軌,談何容易? 當然,也不是沒有解法,但我通常要家長先有「長期抗戰、重啟連結」這八個字的心態準備. 長期抗戰—慢慢來,比較快所謂長期抗戰就是,你得理解,幫助孩子脫癮,得循序漸進.往往要花費許多時間,絕不可能是幾天或幾個月,有時候是以「年」為單位.甚至,看似好轉也有可能一夕之間故態復萌.這對一心想幫助孩子脫困的家長而言,是種身心上的折磨. 但是,戒癮的過程就是如此,尤其是大腦尚未發展成熟的兒童或青少年,更需要耐心等待.有了這個覺悟,你要做的,就是設法沈得住氣,不斷告訴自己:「慢慢來,比較快」. 我們必須相信,一個孩子若能積極向學,表現優異、人見人愛,又何苦沉迷網海,自我放棄?其實,他們也不願意,但是,他們沒辦法,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 有許多父母告訴我,家裡那個被網路糾纏的孩子,不認為自己如此墮落有什麼問題,不但沒有「病識感」,更不思改變. 然而,我卻觀察到,有更多的孩子,其實知道自己不能再繼續下去,也想脫離現況,甚至,有時候也掙扎著,要不要乾脆破釜沉舟,重新開始.只是,即使有些意願,卻三心兩意,無法下足決心做出改變. 身旁大人要努力的,就是相信孩子也想改變,設法支持孩子提升改變的動機.然而,這常是來來回回、反覆漸進的過程.甚至,有時候看似成功脫離網癮了,過幾天又被虛擬世界召喚回去.孩子的三分鐘熱度令你心灰意冷,但這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請相信,即使耗時費力,進步狀況時好時壞,我們的努力仍然不會白費.只要掌握要領,朝著正確的方向走去,日積月累,終將看見曙光. 重啟連結—營造良好的親子互動關係家有「迷網」兒,你可以發現,你們之間的關係,肯定惡劣到了極點,要不是緊張衝突,不然就是冰冷疏離. 你首先要思考的,不是如何把孩子從螢幕前面給帶離,而是,如何與孩子修復關係,重啟溝通,增進彼此的信任關係. 我知道,這很難,這確實是最難的!但是,少了這個步驟,肯定不會成功. 當你無法和孩子有效溝通時,你的人生智慧再有道理,也進不到孩子的心裡;當你無法和孩子有效溝通時,你也無法讓孩子開口說出他的困境,給他支持與協助;當你無法和孩子有效溝通時,你也難以讓孩子去接受專業協助,因為,不管你做什麼,孩子只會拒絕與反抗. 重啟連結需要從生活的細微處著手,在有機會和孩子說上幾句話的時刻,溫暖關懷孩子,在孩子願意說話的時候,傾聽孩子的想法.甚至帶著好奇去探問:「還有呢?我還想多知道一些!」,鼓勵孩子多說一點. 就這樣一點一滴地把孩子的心給拉了回來. 有的家長會問我:「可是,我的孩子一回到家,就黏在螢幕前面,一句話也不肯和我說,怎麼辦?」 我通常會問: 「一整天下來,孩子真的一句話都沒和你說嗎?」 「一整天下來,你們完全沒有任何互動的機會嗎?」 「一整天下來,孩子總會出來喝個水、吃個飯或上廁所吧?」 你會發現,孩子不是無時無刻都在上網,也需要喝水、吃飯、上廁所,也有離開房間、放下手機的時候.這時,你就可以抓住機會,溫暖問候個幾句: 「上網這麼久,會不會累呢?」 「肚子餓嗎?要不要吃一些點心?」 「你出來啦!想不想聊聊天呢?」 當然,十次裡可能有九次,你會碰壁.孩子會用冷漠的眼神回應你,或說「不要」、「沒有」、「不知道」,或者,根本沒回應. 如果談不下去,就暫停這一回合,等待下一次的機會. 請務必沈住氣,這是正常的!你越沈得住氣,越能為未來的良性溝通打下基礎.一開始,你的關懷會令孩子厭煩,但你能夠不批評、不責備,就純粹只是表達關心,孩子會慢慢感覺到溫暖,也會開始善意回應的. 改善關係,從父母的自我成長開始有不少家長,因為理解了「重啟連結」的重要,特地積極學習親子溝通,也透過大量閱讀,改善親子關係. 坊間有許多與親子溝通有關的書籍,我自己也有幾本著作,包括<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正向聚焦:有效肯定的三十種變化,點燃孩子的內在動力>和<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等書,都很值得參考. 多數家長是在面對孩子教養上的困境時,才領悟到,自己需要學習. 一開始,是想找到一套能駕馭孩子問題行為的方法;慢慢地發現,只有自己先調整和改變,孩子才會開始改變. 於是,他們開始去參加大量的親職教育講座與課程,除了學習親子溝通外,還學習關照自己、安頓情緒.因為他們知道,在心平氣和的狀態下,才有可能與孩子展開良性互動.他們不再只是要求孩子改變,而是願意回頭在自己身上做功課,深度探索與理解自己. 唯有父母先成長,才有能力帶動孩子一同成長. 這個過程確實艱辛又難熬,必要時,你也可以尋求專業協助,去接受心理諮商,讓自己先獲得心理支持.甚至,在諮商晤談中與心理師演練親子溝通的技巧,這都有助於你面對孩子的棘手難題. (本文收錄於<脫癮而出不迷網:寫給網路原生世代父母的教養書>(圓神出版,2022)一書中)本文由<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延伸閱讀:有機會支配自己的生活時,哪怕只有一點點,都會比較有希望感別把父母的失望,與自己是否有價值劃上等號!讓孩子體驗挫折,但不是刻意折磨孩子甘願在關係中,就只當個搖錢樹?如何面對「不被需要」的失落感家長必修課題!心理師點出「5個教養方式」是把孩子的心越推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