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李依文沿海座落高聳白幌間緩慢旋轉的風力發動機,這裡人煙稀落,天空卻湛藍、海水波浪間悠晃著深淺不一的藍色,鄰近海岸線的大安農會酒莊,土壤由沖積土、砂礫與粘土等混合而成,養出的是滋味甜、香氣足的大甲芋頭與台農57號蕃薯,這也是出產「芋燒酎」、「薯燒酎」的起源.要做,就要對大安這塊土地有幫助!「其實我們是有想過酒莊要不要收掉的.」2021年剛接下酒廠的台中市大安區農會酒莊廠長陳志維誠實地說,台中大安區農會擁有全台灣唯一農會獨資經營的肉品拍賣場,做酒雖不是本行,卻能橫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農村美酒獎牌,他們的想法相當質樸簡單,「要釀酒,還是要對地方有幫助.」陳志維誠懇地說.台中市大安區農會酒莊廠長陳志維身為在地農家子弟,對大安這塊土地有很深的情感,更希望透過農產加值的美酒,有機會讓更多人認識大安.(張偉明攝)「我們也可以進口很好的原料做得很好,但這樣沒有太大意義.」陳志維揮揮手表示早些時候也有選用信義產區的梅子,梅酒不只製作難度不高,製作出來銷量也相當不錯,最後卻選擇放棄,只因原料產地不在大安.「大安靠海,水果物產並不多,但是我們有品質很好的芋頭跟蕃薯.」他手握兩瓶帶霧面光的酒款接著說道,從酒標上看出分別是芋燒酎與薯燒酎,這兩種原料農作對於台灣人來說並不陌生,在稍嫌貧瘠又風大的海岸線土地上長得相當好,將芋頭和地瓜釀成酒,「我們想要藉此讓大家認識大安.」他笑得開朗.米酒無法追求精緻燒酎成意外之曲「也不是一開始就知道要做在地特色.」陳志維笑著談起2004年大安農會酒莊剛成立,從說出口一點也不令人意外的「米酒」開始發展釀酒事業,直至2007年才意識到要融入地方特色才有機會被記住,「米酒真的很難精緻化.」他搖搖頭嘆說,釀酒利潤本就不高,若還沒辦法被大眾記得,真的是白釀心酸一場.大安農會以橡木桶本身的風味釀酒,讓酒體口感更純潤,取出的酒液也較為澄清.(張偉明攝)選擇從米酒轉型做燒酎的原因,與兩者原料、製程雷同有很大的關係,「想辦法把芋頭、蕃薯融入進去就好.」陳志維邊比劃著說道,目標簡單執行卻相當困難,關鍵在於如何把特殊的香氣保存下來相當考驗技法,即使當初為了要學習燒酎製作技藝,還遠從日本請來釀酒師協助,但真正掌握技術關鍵,仍是靠磕碰不斷嘗試出來.如今,不論是芋燒酎或是薯燒酎在啜飲入口後,在口腔餘韻上能感受相當完整的芋頭與地瓜香氣,「關鍵是蒸餾技術.」他語帶些許驕傲地分享,蒸餾器從最初的不銹鋼到最後從歐洲進口紅銅蒸餾器,彰顯確實不是設備有就好,其中學問則是外人難想像的複雜.大安農會酒莊為了讓消費市場有機會認識芋燒酎來自大安,特別申請產銷履歷認證.(張偉明攝)品牌名聲、品質精緻化、產量穩定皆需努力「產量做不大,我可以做精緻化啊!」陳志維笑笑地說,不僅農作靠天吃飯導致生產難控制外,銷售過好也有可能會被市場追著跑,他舉例:「像我們很受歡迎的九降風,原料是葡萄,但是來一場颱風收成可能只剩10分之1.」對於地方小品牌或是農會來說沒人逃得過這劫,大安更不是例外,這也是陳志維接手酒廠後,想朝追求細緻發展並開拓不同產品線的主要原因.萃取金香葡萄所釀製的九降風白蘭地,第一眼讓人想得到或許是新竹,陳志維卻認為品質自己會說話,當對酒款產生興趣,自然也會想理解它的故事、大安的故事.(張偉明攝)陳志維出身農家,1992年出生的他對大安這塊土地的認同與連結,從眼神、語調甚至肢體語言間全看得出,年輕想得不僅遠又多,他笑得單純:「從小接觸地多,自然會想有所奉獻.」思緒不禁有所渲染,這或許是地酒最為珍貴的本質,從意識到土地的認同,延伸直至對地方物產真正發揮影響.大安農會酒莊(台中)成立年:2004年年產量:2.7公噸(2021年)特色酒款:芋燒酎、薯燒酎、九降風白蘭地、觀海紅酒﹝本文出自食力Vol.28季刊<風土醇粹再現:台灣地酒>﹞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延伸閱讀▶﹝Angle﹞酒瓶裡的職人初心:大安農會酒莊▶台灣地酒蓬勃發展帶動酒莊體驗風潮如何走出特色才是重要課題▶堅持不廢園而走上釀酒之路!秉森酒莊用果香白蘭地天然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