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覺得卡住的不只是孩子.更多時候,卡住的是大人. 這幾天,我天天被安親班老師約談,說兒子最近在班上很混,不是作業寫很慢,就是少根筋,這個沒帶那個沒帶的. 可能是暑假剛結束,剛開學難免需要時間適應,我在心裡默默想著.原本回家後想跟孩子促膝長談,和孩子聊聊他是怎麼了?聊到最後自己整個人像憤怒鳥一樣,燃燒 因為他根本沒在聽,也不想聽,一直在玩他的戰鬥陀螺,看著陀螺轉啊轉的,我的怒火也跟著燒了起來. 前一秒還耳提面命地交待老公不要罵孩子,有話好好說;結果下一秒就聽見自己的嘴巴變成一把機關槍,開始瘋狂掃射. 如果覺得孩子卡住了,很可能不是孩子卡住,而是自己也卡在某個點過不去. 我過不去的點,大概是覺得被老師約談很丟臉.可是其實是我一開始焦點就擺錯了,擺錯重點就很難做到真正關心孩子,因為我根本就沒有想「關心」孩子,只是想讓孩子「聽話照做」,不要讓我再被老師約談,但這麼做反而是讓孩子把心關上. 孩子不是不聽話,而是聽不懂.不懂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一定」,不懂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必須」,但說真的,很多事情大人自己也不是很懂. 傳統的框架式教育,告訴我們:「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成功一定要很努力.」所以拚了命努力往前衝,就像山道猴子一樣,拼死拼活只為了獲得別人欣羨的眼光. 但,然後呢? 橫向式的思考,讓我們落入陷阱,以為要很努力,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可是那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就連育兒也是,讀了好多教養書,每次剛讀完都信心滿滿,但沒過多久就打回原形.不是說努力不對,而是努力的方向錯了,太多錯誤的期待,忘了教養的本質是陪伴,不只是陪伴孩子,而是陪伴自己,學會好好跟自己相處.只有我們「自己被理解了」,才能真正長出力量;只有我們「自己被接納了」,才能接住孩子. 「媽媽,妳今天怎麼了?需要抱抱嗎?」 孩子的一句話點醒了我,其實卡住的人是我.謝謝你們理解我,懂我卡住的情緒.我才看見自己原來「卡」得這麼厲害.才會情緒按鈕一直被按到,一按就爆.從孩子身上,看見了我自己. 就像沙法麗·薩巴瑞所寫的<天賜>那首詩一樣:「希望你有幸有一個這樣的孩子——他與你對著幹,從而你可以學習如何放手;他不聽話,從而你可以學會聆聽;他有拖延症,從而你可以學會欣賞靜止時的美;他老忘事,從而你可以學習擺脫對於事物的依戀;他過度敏感,從而你可以學會理智;他總是心不在焉,從而你可以學會專注;他敢於反抗,從而你可以學會打破常規思維;他感到害怕,從而你可以學會相信宇宙的力量.希望你有幸有一個這樣的孩子——他使你學會,這一切不是關於孩子,而是關於你自己.」 是啊!一切都是關於自己.育兒沒有成績單,也不是在念博士班,我不需要把自己逼得這麼緊,也才不會把你們越推越遠. 「對不起,對你們發脾氣.」「媽媽,妳知道嗎?妳生起氣來的樣子好好笑,罵人罵到一半,忘詞還會卡住.」「………」 孩子只是卡住了大人可能也卡住了連罵孩子台詞都會卡住=.= 想看更多育兒經分享嗎?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按讚喔 和你一樣都是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