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犯錯時,你會要求孩子寫悔過書,或希望孩子要懂得反省嗎?有些孩子看起來很會反省,悔過書也寫的文情並茂,但卻仍一錯再錯.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在犯錯的當下,很多人第一時間其實是想為自己找藉口脫罪(如︰不是因為我酒駕才發生事故,是他衝出來;殺了人是因為對方罪有應得)、覺得自己很衰才會被抓到(如:學生在廁所抽菸被老師抓到)等.這些都是人之常情,是很正常的反應!很多人第一時間想著是「怎麼才不會挨罵」.但因為社會期待,很多人說的滿口的好反省,痛哭流涕的道歉,文情並茂的悔過書.但他們可能不是真的反省,只是為了滿足社會的期待,或是希望法官可以從輕量刑.這樣的悔過,真的是我們要的嗎?真的能幫助到犯錯者本身嗎?其實我們都是「先後悔,才反省」最近看了一本好書<教出殺人犯Ⅰ:你以為的反省,只會讓人變得更壞>,書中提到一個很棒的例子.描述一位朋友給了A一袋大麻,A拒絕很多次,但朋友還是堅持給A.A帶回家後吸了一次,覺得很不舒服,但因為不知道怎麼處理,就把大麻收在抽屜裡,就在A快要忘記這件事的時候,有一天A下樓,卻發現警察就在樓下…作者請大學生回答,如果你是A你有什麼感受?1.為什麼一開始不拒絕收下大麻?2.早知道就不要跟那個朋友來往…3.早知道就趕快把抽屜裡的大麻處理掉…4.我之後要怎麼辦?5.我覺得很害怕……6.如果時間可以倒轉就好了.7.爸媽要是知道了一定會把我罵死.8.我會不會被關進監獄啊?9.早知道我就不要去居酒屋打工,就不會認識這個朋友了.以上這些,才是犯錯者當下最真實的感受啊!當我們只是要求犯錯者立刻反省,那無疑的是希望他壓抑其他想法.我們期待的反省,是在這些情緒過了以後,才可能出現的作者提醒我們,其實最重要的,是好好聽犯錯者到底在想什麼、感受是什麼,如果有一個人可以好好地聽犯錯者的內在感受,讓他好好的宣洩,到最後,才有可能產生發自內心的反省.這,才是真正的反省.其實,大人總是期待孩子是「好孩子」,這樣一來最可怕的是,好孩子是不被允許犯錯的.孩子可能開始學會壓抑自己不被接納的感受(如:不可以生氣、不可以哭),或是開始用說謊、作弊等行為來掩飾自己不夠好的地方.其實,說謊、作弊這些行為,代表孩子遇到困難啊!請你想一想,當你的孩子回家跟你說:「我討厭英文,想把課本燒掉!」通常你是怎麼回應他呢?回答1️「英文很重要,你未來工作也會需要英文啊…(以下省略100句)」回答2️「怎麼說?最近老師教的英文太難了嗎?」回答3️其他當你說了1️,就像開啟說教模式,孩子可能就不想跟你說話了,縱使你說的很對、很有道理.2️是好奇的探問,幫助你和孩子展開對話,也表達了你對孩子的接納與理解.其實,孩子會說這麼激烈的話,也代表他遇到困難了!大人愛說教,當心孩子壓抑情緒、不敢傾訴煩惱要能好好的聽孩子說話,真的不容易.我們很容易就開啟說教模式,因為我們比孩子經歷更多,我們是過來人,希望孩子少吃一點苦、希望孩子不要重蹈我們的覆轍.但當你開始說道理,孩子就閉嘴了.因為你說的都對,那他們要說什麼呢?希望,我們能允許孩子做真實的自己,而不是大人期待的樣子.因為,如果孩子在你面前都不敢說真話、不敢說自己遇到的困難,那父母就更不能即時幫助孩子了……<教出教出殺人犯Ⅰ:你以為的反省,只會讓人變得更壞>這本書的書名看起來很聳動,但其實是好沉重的提醒.下一次,當你的孩子犯錯時,不批評、不說教,先好好的聽他想說什麼,因為這可能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啊.唯有被聽懂了,才有機會幫助孩子慢慢走到真正的反省. 本文由<蔡宜芳心理師的心靈港灣>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延伸閱讀:當你有把自己照顧好,就有力氣好好回應孩子你以為你在「溝通」,但孩子感受到的可能是「說服」孩子常忘東忘西?3原則培養自律、2作法擺脫「健忘大王」你的情緒失控,可能不是你的錯,而是創傷經驗讓你變成今天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