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近開始進入「不要不要期」,一言不合就仰頭大哭.他是有意識的哭,一邊哭一邊觀察大人的反應.不像小時候,哭的時候遮住眼睛,好像全世界都毀滅那樣難過的崩潰真哭.有些人會覺得,孩子開始假哭,好像開始說謊.但我覺得,孩子假哭,代表開始發展社會性、開始學習表達.只是語言能力不足,他只能透過「展演」情緒來表達.一哭,就招架不住,滿足需求,這是過度溫和的照顧者.孩子會學到,只要哭的很兇,大人就會屈服.為了抑制孩子的哭,大人只得變得比孩子更大聲、更兇,愈來愈大聲、愈來愈用力的跟孩子重申「不可以」過度堅定,好似無情法官,孩子習得無助,敵不過大人的權威,放棄掙扎、放棄產生自己的主見,或者,學會用更大的情緒,跟照顧者陷入權力鬥爭.噢!孩子開始害怕我了,我覺得自己情緒失控了,愧疚不安的我,又想跟孩子示好,變回過度溫和.在過度溫和與過度堅定間擺盪.對孩子來說,照顧者變得難以預料、沒規則可言,變來變去不穩定的照顧者,會讓孩子相當沒安全感與無措.我們可以溫和又堅定:回應情緒,但堅持界線例如我兒子堅持不睡覺,一直要我開燈,我不開,他仰頭大哭.我可以對他說:「你好生氣我不開燈,你真的好想繼續玩,但現在是睡覺時間」上面這句話,我先回應了孩子的情緒,然後,重申界線.別懷疑,孩子絕對不會聽了之後,馬上情緒平復.他會繼續大聲哭鬧.這時候,你會選擇:1.你哭也沒用,不可以就是不可以,我們要關燈睡覺了.2.你好生氣,我知道,媽媽在這裡陪著你,你可以生氣,我等你.選項1,是屬於不斷重申界線,在孩子耳裡,聽到的是拒絕,失去連結,孩子只會情緒更大.選項2,回應並同理、允許孩子情緒,但行為上我並沒就範開燈,我在關燈的房間內,抱著孩子,同理、允許他的生氣.我跟孩子持續連結,孩子還小,自己調節情緒的能力不足,但透過跟照顧者的連結、穩定的回應,孩子也會慢慢穩定下來.上面是真實例子,我那吵著要開燈睡覺的一歲多孩子,就這樣慢慢安靜下來,慢慢睡著.我心中暗呼:真是神奇!我選對了!當孩子情緒很大,我們大人的反射動作,往往是不斷重申界線我也是這樣.但我曾經看過治療師在遊戲治療中回應孩子的方式,從此,我不斷提醒自己:「回應情緒、回應情緒」溫和又堅定,概念很簡單,在實際應用,真的很難做到.只能一次次不斷練習,希望成為恆溫器照顧者,而不是隨孩子情緒起舞的溫度計照顧者.本文由<陳雪如心理師>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延伸閱讀:兒子的貼紙永遠不在框框內幾個月後我發現,原來被制約的是大人想跟父母連結是天性!孩子的不可愛,是渴望被接住、理解、擁抱真能不在意成績?想要孩子快樂成長,又怕害失去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