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物的詮釋不盡相同,就像是「瞎子摸象」一樣,摸到哪兒,就認定事實是如何.然而,實際的情況往往比我們想像的更加複雜. 我們常用自己內心的想法,來解讀他人的觀點與行為.當你認為人性本惡時,你可能會將每個人的行為,解讀成自私與邪惡的動機.當你認為人性本善時,即使有人對你懷有敵意,你仍然會願意善意地理解他人的行為. 然而,事實不一定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因此,我常提醒自己,要帶著好奇的心與人相處,別輕易斷定他人、避免給他人貼上標籤,尤其是在陪伴孩子的時候. 有天,孩子第一次在幼兒園上體能課,老師傳來他興奮的表情與跨越欄杆的照片,於是我把照片拿給他看,並問說:「你喜歡上體能課嗎?」沒想到,他竟然回說:「我不喜歡.」 這讓我感到困惑,他看起來明明就很高興,我便好奇問說:「是為什麼不喜歡啊?」 結果,他回答:「因為老師說只能跨一次,可是我想要跨很多次、很多次.」原來是他的「不滿足」導致的,我差點就誤會孩子了啊! 關於誤會孩子的經驗,你常有嗎?我有很多次都是「好奇心」救了我,讓我能更加貼近孩子的真實世界. 約莫在孩子上學的第二周,我開車送他上學時,他告訴我:「我不想上學,因為刷牙實在是太麻煩了.」這是什麼奇怪的理由?是不是故意找藉口不上學呢?接著,我又回想起過去他刷牙的經歷,他總是嫌麻煩,而不願意刷牙,我們經常因此爭執. 若是,我抱持著懷疑的態度,我可能就會開始責備他,認為他就是嫌麻煩或找藉口不去上學,開始教育(教訓)他.然而,我停下腳步,提醒自己別太快給孩子貼標籤,孩子的話不能只聽一半,我得先帶著好奇心,去理解孩子言語背後的脈絡. 於是,我試著詢問他:「你說的麻煩是什麼意思?」 接著,他才有機會道出真相:「我不喜歡這次新買的牙膏,我覺得很麻煩.」原來如此啊!最後,我們決定換成原本的牙膏,順利解決孩子遇到的麻煩. 我想,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當孩子選擇抱怨時,父母不能只聽表面的話,就妄自定論,導致內心的投射扭曲了孩子的原意,我們可以多多提醒自己,帶著好奇心理解孩子語言背後的脈絡!本文由<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話>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延伸閱讀:教養,決定孩子的性格!從5個正向教養方法開始,養出快樂自主的孩子吵鬧不聽話,出動「愛的小手」?體罰前,不如讓孩子學會控管情緒假日父母不心酸!掌握6技巧,教養、親子互動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