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肺癌已經是台灣發生率最高的癌症!超越了蟬聯第一名多年的大腸直腸癌.」 台灣每年有超過16000名肺癌新個案.高雄榮民總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湯恩魁醫師指出,為了提早發現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已逐漸普及使用於肺癌篩檢,也因此發現了許多早期肺癌患者. 手術切除是肺癌重要的治療方式,有機會達到治癒的目標.湯恩魁醫師說,第1期到第3B期(AJCC第八版)經過詳細評估後,只要患者狀況許可,大多會建議手術治療,術後再視病況接受術後輔助治療.在台灣,微創胸腔鏡手術已成為主流,相較於傳統開胸手術,胸腔鏡手術具傷口較小、術後疼痛較少、住院天數較短等優點,患者能較快回歸原本生活與工作. 手術治療能夠切除肺部腫瘤,但是無法處理那些肉眼看不到、隨著血液或淋巴擴散出去的癌細胞,所以肺癌術後仍有復發風險,進而影響患者存活率.湯恩魁醫師分析,「第1B期肺癌患者大概接近40%會復發,第2期肺癌可能有50%至60%會復發,第3期肺癌更進展到有80%可能會復發.」 該做肺癌術後輔助治療嗎?如何選擇輔助治療?術前術後要做哪些檢查? 「從第1B期肺癌開始,便可考慮在術後追加輔助治療.醫師會綜合肺癌分期、細胞型態、基因型態、PD-L1表現量等各項資訊,決定術後輔助治療的方式. 」湯恩魁醫師強調,「術後輔助治療的目的是盡量消滅那些擴散出去的癌細胞,以降低復發風險,不要等到復發再作治療.因為在肺癌復發轉移後,治療就只能控制病情,而無法達到痊癒.」 過去十幾年來,術後輔助治療的選項只有化學治療.湯恩魁醫師說,如果是第2期、第3期肺癌,術後大概會追加3至4個月的術後輔助化學治療. 利用化學治療進行術後輔助治療,能夠降低肺癌復發機率以及降五年死亡率的效果有限.湯恩魁醫師說,近年來標靶治療與免疫治療也陸續被運用於肺癌術後輔助治療,有機會再進一步提升治療成效. 在標靶治療方面,如果基因檢測的結果顯示肺癌具有特定基因突變(例如EGFR),可以選用對應的標靶藥物.若沒有特定基因突變,湯恩魁醫師分析,在免疫治療方面,可檢測肺癌細胞的PD-L1表現量,如果PD-L1為有表現(PD-L1TC≥1%)就可考慮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PD-L1表現越高,使用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的效果通常也會越好. 根據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在化學治療後,再接續使用一年的PD-L1抑制劑,可顯著減少肺癌復發的機會. 早期肺癌術後輔助免疫藥物治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機轉 免疫治療藥物PD-1/PD-L1抑制劑是透過免疫檢查點來發揮作用.湯恩魁醫師解釋,我們可以把自身免疫系統的T細胞白血球比喻作軍隊,把癌細胞比喻作敵人,T細胞白血球會在體內巡邏,只要發現敵人,便會發動攻擊;T細胞白血球上有一個按鈕,叫做PD-1,但癌細胞分泌的PD-L1可以關閉這個按鈕,可以關閉T細胞白血球的功能,以躲避攻擊. PD-1/PD-L1抑制劑能夠避免癌細胞的PD-L1與T細胞的PD-1結合,於是T細胞白血球便能正常的發動攻擊,消滅癌細胞. 湯恩魁醫師說,肺癌細胞的PD-L1表現量大於1%便可考慮使用PD-L1抑制劑,若是PD-L1表現量越高,使用PD-L1抑制劑的治療效果也越好,更有機會降低復發風險. 檢測PD-L1表現量會需要使用腫瘤檢體,建議患者可以在術前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讓檢測流程更順暢,幫助選擇合適的術後輔助治療,提升術後治療效率. 肺癌術後輔助治療貼心重點整理 肺癌是台灣發生率最高的癌症!低劑量電腦斷層已被使用於肺癌篩檢,有助早期發現肺癌.具有肺癌家族史或重度吸菸史等符合補助條件的民眾,可接受每2年1次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 早期肺癌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但術後仍有復發風險,影響患者存活率.湯恩魁醫師分析,第1B期肺癌患者約有40%會復發,第2期肺癌約有50%至60%會復發,第3期肺癌約有80%會復發.利用術後輔助治療能夠降低肺癌復發風險. 過去肺癌的術後輔助治療僅有化學治療,現在除了使用化學治療外,還可搭配使用免疫治療、標靶治療.湯恩魁醫師說,臨床上會根據PD-L1表現量與基因型態來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 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肺癌患者在術後輔助化學治療外,再接續使用一年之免疫藥物PD-L1抑制劑,可幫助具有PD-L1表現之肺癌患者降低復發機率,更有機會達到治癒的目標. ※本文由照護線上授權使用,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