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大人無意間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過度解讀甚至評判,無形中給孩子貼上了標籤.「你怎麼這麼調皮搗蛋」、「不要這麼喜歡拖拖拉拉」或「我們要大方一點,不要膽小害羞」時,原本的本意可能是關心和提供建議,但實際上是在孩子身上貼上了負面標籤,也體現了一種固化型思維,將孩子們限定在某種特定的性格或行為模式中.標籤理論Labelingtheory負面評價會影響孩子的自我認同,使他們的行為趨向於這些標籤所描述的特質.固化型思維Fixedmindset限制了孩子的發展潛力,導致他們無法自由地探索和表達自己的真實性格.剛開始教學時,我其實並沒有意識到這種標籤化和固化式思維會如何影響所帶的班級和孩子,深思後發現,原來自己的過去成長階段,也曾深受類似的解讀和大人無意評論影響,不經意地將這些標籤和內化成為自己的一部分.長大並踏入社會後,我才逐漸發現,這些過去曾經貼在自己身上的標籤,與自己的真實價值並無關聯,唯有自己才能定義自己的價值.學習用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Mindset更加開放地看待自己的發展和多樣性.在與孩子互動時,我們可以選擇以下步驟1.當意識到標籤化思維時,隨時暫停思考一下2.避免做出過度的個人解讀和情緒反應3.客觀與平和的方式描述孩子的行為4.幫助孩子建立正向的自我意識,並避免因負面標籤造成的自我限制本文由<艾瑪姐姐美國幼教>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延伸閱讀:過於干涉會限制潛力!老師實測驚呼: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變強了教養觀念和長輩分歧?幼教師曝1招溝通法,做出最適合的選擇孩子答錯了也沒關係!不只答案,更要在乎他的思考與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