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有種說法:無法跟自己相處的人,也很難真實地和別人好好相處.這背後的原因是指人若是無法接受自己,易於對自己的弱項或短處感到自卑,就會要麼去討好、要麼去嫉妒他人.內在的自卑教人盲目追求著權威人士的認同,同時會討厭和無法客觀地接受比自己優秀的人.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優越感和自卑,其實是一體兩面的!總是抱持優越感的人,內心其實是焦躁不安的,其核心仍然是難以接受真實的自我,所以才會追著虛榮跑,常常受制於他人目光.好比一位對自己的學歷懷有高度優越感的人,來到一個不在意學歷、職業的場合裡,他仍然會繼續找機會跟別人強調自己的學歷,否則就感到一肚子悶氣、不被讚譽而離開,或即便勉強待下來,也會感到格格不入、無法享受一般的人際交往.在現代人沉重的社會壓力下,如果學歷和工作表現沒有得到認可,這的確會讓人洩氣.但如果對這些情況的抱怨、或對升職同事的嫉妒,已經嚴重到佔據了自己的思緒,便應該慢下腳步,先好好感受自己的傷口與原因,才可能穩住自己.優越與嫉妒,其實是一種「過度自衛」,是我們害怕暴露出弱點的偏執式防衛.美國精神分析師喬治‧溫伯格就曾指出:如果人們有自己特別關心的東西(如工作或愛情),而且能感受到自己的弱點何在,並認為弱點很可能就會讓自己失去現有一切(尤其和前者有關)──這樣的人就很容易陷入偏執的想法中!很容易在工作上陷入偏執痛苦的人,往往太重視地位、頭銜、名望、關注,而又把這些事與自己的弱點綁在一起,才需要過度自衛來安撫內心的焦慮不安.同一時間,很多人也清楚自己能力不怎樣,卻為了得到他人認同、保護自卑的自我,而開始「假裝」和「做做樣子」.工作能力不怎樣的,仍要把自己吹噓得很厲害;明明沒有錢的,則要裝作口袋很深的樣子;生活很單調的,就塑造多才多藝的假面具.其實這一切都是為了迎合別人心目中的自己(也是一種討好),是為了不被他人批判而作的過度自衛.圖片出處大家有聽過古希臘演說家狄摩西尼嗎?狄摩西尼為了克服口吃和發音不準的問題,會含著石頭練習說話、邊爬山邊朗讀史詩.藉著艱苦的訓練,他成為了偉大的演說家.許多人都會用類似的例子來教育年青人,強調「只要去努力,一定會成功」的法則.但這時候,我們可以停下來先去思考兩個問題: 為補償自卑部份,借著自卑來成長,得到的就是幸福嗎? 這優越感滿滿的演說家,後來到底有沒有接納真實的自己?日本的「福岡言友會」是個口吃者團體組織,他們為了戰勝自卑感和內心的不安,曾經也是以狄摩西尼為榜樣,會在街頭演說作練習.這些活動的宗旨是「口吃是不好的、是缺陷,是因為努力不夠、意志太薄弱才好不了」.直到後來,「福岡言友會」的態度有了變化.一些成員慢慢接受了口吃不易治療的事實,不再認同「要努力治療口吃缺陷」的想法,而是走上「自我接納」的正確道路之上,專注在想做的事、活著的意義和人生的樂趣!因此,如果我們試著把外在成就與工作認可,與自身的價值脫勾,而去把目光轉向「朋友」、「連結」、及取悅自己的「嗜好」,我們將會慢慢發現,幸福和平安其實就在身旁.※此文部份摘取或改編自筆者發表於﹝宏濟醫院﹞文章〈穩住自己(上):放下過度自衛,接納自我,就不必一直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