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會說故事的主播」陳雅琳採訪眾多嘉賓,一同回顧人生中的幽微與難關,碰衝出一個又一個深刻、動人的火花.陳雅琳帶著讀者回顧每個人心中最深刻的記憶和初心,告訴大家:只要堅持愛與勇氣,即使身處逆境,仍然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微光,在追夢的路上,你我都不孤單.鄧醫師的主治科目比較是在人際、情感關係,以及有關焦慮、憂鬱的問題,特別是女性憂鬱症,更是她研究的重心之一.她發現女病患來看她的門診時,會跟她分享很多給男醫師診療時不會講的事,這幫助鄧醫師觀察到許多現象,特別是女性在不同面向被壓抑的困境.也是因為病人分享了這麼多,讓鄧醫師對許多社會現象很有感.她還記得多年前優生保健法修法,她去參加公聽會,在討論優生保健法時,一位女性立委表示:「立法是要保障正常的良家婦女.」聽到同為女性的立委說出這種話,鄧醫師除了心痛又憤怒,也因此決定完成四年住院醫師後,要繼續深耕性別、女性主義相關議題,並從事憂鬱症、疾病醫療化等社會學研究.而那場公聽會,正是鄧醫師接觸政治的濫觴.創傷也能成為一股力量鄧醫師小時候的日子並不是那麼好過,因為父親對於人生的方向跟母親不同,所以在她五歲左右父母就離婚了,自此她跟著媽媽和外婆一起住,但母親忙於工作,所以少有時間管她.那個年代,學校聯絡簿上的家長欄,如果寫的是女性的名字,經常會被同學嘲笑.鄧惠文的聯絡簿,家長欄上留的名字不姓鄧,當時的孩子幾乎都從父姓,所以同學自然知道這不是鄧醫師的爸爸,然後就有人為了這個來找麻煩,即使鄧醫師解釋那是媽媽的名字,但過程還是讓她很有壓力.也因此,小時候鄧醫師常常生病,現在用精神科醫師的角度回頭看,會覺得那可能是某種身心反應,因為時常處在不安跟壓力之下,身體的防禦力自然比較不好.當時外婆為了節省開銷,把房子分租給另一個家庭,正好這個家庭有個小孩跟鄧醫師同校,結果有次鄧醫師被同學圍起來逼問,說:「你家裡沒有爸爸對不對?」鄧醫師當時實在不想承認,於是回說:「亂講!誰說我家沒有爸爸!」同學立刻反駁說,她們問過租他們家的那位同學,說從來就沒有看過鄧惠文的爸爸,「如果你有爸爸,怎麼可能住在同一間屋子的人卻沒有看過?」從每次的跌倒中,看見最真實的自己鄧醫師說我們要去找到所有曾經走過、經歷過的事件,無論自己承不承認,最好都能夠找到足以承載這些經歷的方法.雖然人生有太多東西真的非常難以承載,但對鄧醫師來說,「力量」就是一個人有能力去承載,就像全宇宙或整個地球之所以能夠包容所有、融合各種對立衝突,並且能讓人知道其中連結的終結真理是什麼,往往就是融合更大的力量.我們的生命也是如此.也是因為這樣,鄧醫師說她和我,都是具有整合能力的人,可以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強者」.她提到自己曾經被一個單親的網友指教,她指責鄧醫師雖然出身單親家庭,但已經是一個成功又有優勢的女性,「如果這樣還要說單親家庭的小孩成長過程很辛苦,那怎麼去鼓勵其他單親家庭出身的孩子呢?」這位網友說,「如果自己的女兒也能像鄧醫師這麼有成就,我希望女兒高興、感謝、滿意,最好能因為出身單親家庭而感到光榮.」由於這名網友的語氣並不好,原本鄧醫師也不太開心,但現在再來看這個問題,鄧醫師覺得自己的確多了一些思考.如今的鄧醫師,不會只是陳述單親家庭小孩的辛苦,因為她真正想表達的是,自己一生中有很多時期,的確有跌倒的感覺,但每次跌倒,無非就是說明自己當下的自覺和能力還不夠,現在長大了,再去回想單親的童年經歷,那些當時可能造成創傷的經驗,正是自己走過的路、是最真實的自己,所有小時候不舒服的經歷,都可能成為日後人生的養分.書籍介紹那些生命中的微光:關於愛與勇氣的十個精采人生作者:陳雅琳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21/01/21作者簡介陳雅琳資深新聞主播、主持人、製作人、資深記者、新聞台總編輯、暢銷作家、紀錄片導演.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博士.於<自由時報>擔任記者起,就經常跑出政經新聞大獨家.新聞資歷近三十年,是少數能統包新聞採編製的全方位新聞工作者.長期關懷環境與人權議題,擅長故事性報導,因而搏得「台灣最會說故事的主播」稱號.出身貧寒、處事認真積極、個性忍辱負重、不怕辛苦,亦有「新聞界的阿信主播」封號.曾獲<讀者文摘>票選為「全國百大受信賴人物」,多年來獲獎無數,是各大新聞獎的常勝軍,並三度入圍金鐘獎.現為壹電視總編輯,製作主持<新聞深呼吸>、<我是救星>、<台灣的前世今生>、<有一種Style>等優質深度報導節目.早年在TVBS即擔任晚間新聞主播,並主持<2100新聞最前線>;在三立新聞台則開創出<福爾摩沙事件簿>、<台灣亮起來>、<消失的國界>、<文化大國民>、<大時代>等受到觀眾喜愛的優質節目.熱愛在第一線跑新聞,深度的人物訪談功力,總是能帶領觀眾深入焦點人物與事件核心,找出台灣這塊土地向上的力量.著有<希望回來了:最大的苦難,最美的重生>,並長年擔任文化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作育無數新聞人才.責任編輯:呂宇真核稿編輯:陳宛欣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報導,原文<人人稱羨的醫師鄧惠文,原來5歲父母離婚、被同學霸凌...她給我的啟示:從每次的跌倒中,看見最真實的自己>延伸閱讀:婦產科女醫師:妳沒有欠這個社會、也沒有義務要「幫」誰生一個小孩「我運氣比較不好,遺傳到精神病...」一位「幻聽病患」的告白:我只是想伸手把聲音趕跑,但別人都不敢看我小事成離婚導火線,因為你沒搞清楚婚姻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