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劣根性需要克制,也需要釋放.平日裡飲食健康清淡,偶爾吃頓大餐是一種儀式.愛情裡,情投意合的兩個人每天早上睜開眼第一個看到的是對方,是一種儀式,更是一種幸福.但如果過度追求,貪得無厭,是永遠也不會有滿足感的. 眼前虛華並非儀式感,儀式感真諦是什麼?<洪業:清朝開國史>書中有一個故事很有意思.大名鼎鼎的闖王李自成,曾私下召見山東登州著名理學家、時任政府禮部尚書的楊觀光,問他若遠離酒色,怎麼能夠享受生活的樂趣?楊觀光告訴他,自己人生最大的目標就是保持心志清明. 李自成聽了之後很高興,當場就擢升楊觀光為宮廷講讀.楊觀光原本以為李自成會因自己所提的生活態度而有所感悟,但他沒想到的是,李自成轉過頭就率領農民軍攻占了北京城,搶奪金銀財寶,樂此不疲地縱情於聲色犬馬之中. 聲色犬馬的生活的確非常誘人,尤其對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來說.很多人理所當然地認為,所謂的儀式感,其實就是享樂,就是奢華享受,是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甚至是追歡逐樂、酒池肉林. 但實際上,一味追逐享受的人是空虛的,紙醉金迷的生活只會讓我們愈來愈墮落.任何事情都是過猶不及的,真正懂得儀式感真諦的人,絕對不會將眼前的虛假繁華做為追求目標. 那麼,是不是意味著我們要摒除一切享受呢?對此很多人都曾陷入過迷茫.有意思的是,有位朋友專門對此進行了一些嘗試.他把摒除口腹之欲列為重中之重,有段時間吃得很清淡,清水煮白菜,白粥配饅頭,只為果腹,不享受一絲口腹之欲,一點油都不沾,結果導致營養不良,一度面黃肌瘦.身邊的朋友吐槽他:「你這個樣子生活,哪有樂趣可言?」 他產生了自我懷疑,又恢復了正常飲食,一段日子後,他總結出一味地追求極致是錯誤的.他說,在吃得很清淡的那些日子裡,就連一盤番茄炒蛋都會感覺十分美味,幸福感爆表. 捨得捨得,有捨才會有得,懂得忍受生活的艱辛,才能明白富足的滋味,經歷過平凡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妙. 簡單未必遜色,儀式感是滿足心靈需求一位朋友曾經問我,和什麼樣的人談戀愛最愉快? 我想了很久,也想得很仔細,發現我不要求對方多麼貌美如花、傾國傾城,只有兩情相悅才能得到最大的歡愉.深諳風月的魚玄機早在數百年前就給出答案:「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黃金萬兩容易得,知心一人也難求.如果不能相知,就算娶了個天仙回來,也是一陣子就會冷淡了.有時粗茶淡飯未必輸給山珍海味,簡單未必遜色於繁華. 人的劣根性需要克制,也需要釋放.平日裡飲食健康清淡,偶爾吃頓大餐是一種儀式.愛情裡,情投意合的兩個人每天早上睜開眼第一個看到的是對方,是一種儀式,更是一種幸福.但如果過度追求,貪得無厭,是永遠也不會有滿足感的. 並不是有錢有閒就能讓生活變得精彩幸福.<紅樓夢>裡的賈寶玉就是一個富貴閒人,有錢、有閒、有臉蛋,所有人都喜歡他、愛他,他卻依然在杏子樹結果的時候感嘆花不常開、葉不常綠,依然沒辦法擺脫封建家庭對他的束縛,依然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林妹妹. 我們不能把儀式感單一地理解為吃吃喝喝或各種玩樂,因為吃喝和玩樂本身只是人類最原始的欲望,而儀式感則高於生理需求,屬於精神領域. 總有人對儀式感的理解很膚淺,尤其動態牆上最常見.他們從早到晚直播自己的生活,顯得對生活的儀式感很重視,表現出一副很熱愛生活的樣子,但一刻都離不開手機的人,又何談享受生活? 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會比較自己和別人的生活.不自覺地把自己放在別人的眼光和標準中生活,幸福是別人眼裡的幸福,痛苦是別人眼裡的痛苦,再加上與生俱來的強烈自尊心,人生價值順理成章地簡化成一句話:過得比別人好. 過得比別人好,就意味著在學校裡成績要比別人優秀,得到的表揚要比別人多;報考學校的名氣要比別人大,學的科系要比別人的科系前景更好;找的工作薪資要比別人高,福利要比別人多,職位要比別人高,還要悠閒工作少.過得比別人好,還包括人緣要比別人好,房子要比別人寬敞,車子要比別人高級,老婆要比別人的溫柔漂亮,兒子要比別人的聰明懂事……這種比較可以無窮無盡. 但儀式感並不是單一地比較誰比誰好、誰比誰有錢、誰比誰成就高,儀式感更多的是把普通的日常生活點石成金,對明天永遠充滿期待.儀式感是屬於自己的,以便留下最甜蜜、最鮮明的記憶. 總忘身邊的小確幸,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你很可能有這樣的朋友,早上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都會定時打卡,公之於眾,向你彙報,似乎他家吃飯是件大事.他買了什麼,用了什麼,看了部電影,追了部電視劇,就連深夜廁所自拍都要發文公告天下.一旦他出門旅遊,那就等著被洗版吧!國內旅遊至少一天三次,東南亞旅遊至少一天七次,歐洲旅遊估計就和直播差不多! 真弄不懂他們,有需要這麼高調嗎? 有次一位朋友興致勃勃地洗版時,我忍不住問道:「你這樣刷動態牆,是在記錄生活嗎?」她抬起打了玻尿酸的下巴,高傲地掃了我一眼說:「這是我對生活的儀式感啊!」 這一瞬間,我竟無言以對. 旅個遊、買個高級商品就秀出來,這不是儀式感,是炫耀! 我不知道人們是怎麼理解儀式感的,失戀了,寫幾段悲傷的文字,發個文,稱為儀式感;出去旅遊發個動態,也叫儀式感;半夜吃個宵夜感慨生活,也能不厭其煩地用軟體拼湊,配上充滿儀式感的圖片;哪怕是荒腔走板地唱幾句,也能加上音樂發個影片到動態上.彷彿發了動態,告訴了別人,儀式就算完成了.彷彿裝了高級、沾了洋墨水後,就活在有質感的、有儀式感的生活裡了. 動態牆上那些精美的「擺拍五分鐘,修圖二十分鐘」的食物,也許你根本沒吃完;那些去書店買回來拍照發文的幾本雞湯書,可能被你隨手丟在房間某個角落,過了三個月還沒拆封,已經布滿灰塵;那些跟團去的旅遊,走馬看花的你並沒有真正在放鬆的狀態下享受到美景. 我們總是忘記身邊的小確幸,而過度追求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你不喜歡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因為你只是度過了它.無論你過著什麼樣的日子,沒有喜悅的生活,你就沒有生活.你無須去愛,去飲酒或微笑,陽光倒映在水面上,如果它令你愉悅,就足夠了.幸福的人,把他們的歡樂,放在最微小的事物裡,永遠也不會剝奪屬於每一天的、天然的財富! 這是費爾南多.佩索亞(FernandoPessoa)<惶然錄>裡的句子,很多人把它奉為信條.因為他們懂得詩詞裡的微小事物和天然財富,就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儀式感,它源於生活中的小細節,以及那些雷都打不動的習慣. 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是在我狼吞虎嚥吃飯時,你輕輕幫我擦掉嘴邊的油漬;是走在路上時,我幫你繫緊鬆了的鞋帶;是失眠時,你強忍著睏意陪我數著成百上千隻綿羊;是你感到寒冷時,我為你披上溫暖的大衣……儀式就是把本來單調普通的事情,變得不一樣.而儀式感能讓我們對在意的事情,懷有敬畏且尊重的心理. 本文出自高瑞灃<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時報出版.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延伸閱讀:愛自己也是儀式感,不愛談何將來?取悅他人本就是高成本的內耗刻意製造的「儀式感」,成為指引孩子回家的路!10項小巧思讓日子變得不平凡晚歸、改變穿著是出軌跡象?15題外遇體質測驗,洞察伴侶真實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