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每天繼續,在這些周而復始的重複中,我們應該停下忙碌的腳步,花點心思製造「儀式感」.因為它能喚起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尊重和嚮往,在此時和遙遠的彼時提醒我們的家人,有人在意並深深地愛著他們. 過什麼樣的生活,取決自己用什麼樣的眼睛看待有人告訴我,沒有結過婚的人不適合談婚姻;也有人告訴我,沒有生過小孩的人,不懂小孩,也不懂得如何做父母.總覺得婚姻是個很嚴肅的問題,而孩子是個更加頭疼的謎.我常想如果將來有了孩子,要把他用快遞寄給父母,讓他替我承歡膝下之餘,還可以為我省下很多換尿布的時間.有個朋友聽了,只是淡淡地笑了笑,他告訴我:「到時候你就會知道了,你絕對不會把孩子交給父母,因為根本就是你離不開孩子,而不是孩子離不開你.」 朋友還說,有孩子以後的生活除了快樂,更多的是被瑣事、分歧或疲倦充斥.比如半夜為了幫孩子泡奶粉、換尿布,總是睡不夠,早就沒有過什麼紀念日的念頭;為了幫孩子做一頓營養豐富、搭配合理的飯,累到恨不得天天叫外送來解決自己的肚子;原本整齊的房間如今到處是積木、海洋球、繪本和數不清的玩具,根本讓人無處下腳,狼狽不堪的生活能讓人隨時哭暈在廁所. 沒有生日派對,沒有紀念日,相機裡也沒有精緻的照片,當然,除了孩子各種歡樂的笑臉.在這樣粗糙的生活裡消耗,日子變得了無生趣,甚至連自己都懷疑,難道下半輩子就這樣了? 但無論如何,歲月終究會告訴我們:生活是什麼樣的,取決於你用什麼樣的眼睛去看待. 生活每天繼續,在這些周而復始的重複中,我們應該停下忙碌的腳步,花點心思製造「儀式感」.因為它能喚起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尊重和嚮往,在此時和遙遠的彼時提醒我們的家人,有人在意並深深地愛著他們. 用心看待無用小事!儀式感富養孩子心靈培養孩子的儀式感,就要認真陪他們過每一個節日、生日,陪他們用心對待生活中那些看似無用的小事.這些儀式感所帶來的驚喜和滿足,是給孩子最好的心靈「富養」. 如何給孩子心靈上的「富養」,在朋友看來很簡單,比如冒充聖誕老人就是他每年都會做的事情. 去年,我去他們家過聖誕節.趕到他家後,還沒在客廳的大沙發上坐穩,他七歲的小女兒姍姍已經迫不及待地把手裡的粉色賀卡遞給我看,她快樂得像隻小麻雀,說那是昨晚聖誕老人寫給她的信,還隨信附帶著她期盼已久的禮物,一套有三百六十八種顏色的畫筆. 我一眼就看出信上那是我朋友的筆跡,上面寫著: 親愛的姍姍小朋友,妳好!我是聖誕老人,今天是聖誕節,我送一套妳一直想要的畫筆,祝妳聖誕快樂!希望妳能用這些畫筆,描繪出最美妙的圖畫.另外,我知道妳很乖、很聽話,學習也很努力,是一個乖巧懂事的小女孩.聽說妳今年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希望妳能繼續好好學習,上課時認真聽講,寫作業時要細心點,吃飯的時候不要磨磨蹭蹭,不要挑食,也不要動不動就哭.好了,如果妳乖乖聽爸爸、媽媽的話,當一個懂事勇敢的小女孩,如果妳能改掉壞習慣,我明年聖誕節會再來送禮物給妳哦! 聖誕老人 我悄悄白了一眼正在泡茶的朋友,雖然覺得他這封信寫得十分幼稚,但是看著姍姍洋溢著幸福的可愛臉龐,又覺得這份幼稚也是值得借鑑和欣賞的. 於是我故作認真地和姍姍說:「妳看,聖誕老人送妳最想要的畫筆,一定要好好利用它們哦.還有,聖誕老人希望妳改掉的那些缺點,也不要讓聖誕老人失望哦!不然明年就得不到禮物了.」姍姍一邊點頭一邊大聲答應著,臉上全是掩不住的笑意. 姍姍又跑去把她十四歲的姊姊拉出來,對我說:「你看,聖誕老人也送了禮物給姊姊,只是,聖誕老人沒有寫信給她.」 姊姊笑著點點頭,給了我一個你知、我知的眼神,然後和姍姍說:「因為妳表現得比我好、比我乖,所以聖誕老人才會寫信給妳嘛.」一句話,說得姍姍更開心了. 吃飯的時候,姍姍的姊姊偷偷告訴我:「今年爸爸、媽媽終於買了智慧型手機給我做為禮物,小時候他們年年冒充聖誕老人寫信.那時候真的以為是聖誕老人寫信給我,收到信後非常高興.後來我知道了,他們就不需要再寫信了.但是在不懂這個祕密的時候,能夠收到聖誕老人的信非常快樂.我長大後才發現,這個世界上哪裡有什麼聖誕老人啊?都是哄小孩子的.不過在我是小孩子的時候,還是很吃爸媽這套的.」 姍姍姊姊的話,讓我想起小時候曾經纏著爸媽讓我在速食店過生日派對.雖然現在已經變成很多人口中的垃圾食品,味道也沒有記憶裡的那麼好,但曾經在速食店度過的那個生日卻永久收藏在我的記憶裡,無法忘記.現在叫我去速食店過生日,我肯定不要,但是如果回到小時候,我還是想去吃速食店的生日派對,人有時候就是這麼懷舊. 一位心理學家說,儀式感是家庭的重要組成,它是獲得安全感的源泉之一,能夠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認同感,它會給人一種最強烈的心理暗示,讓孩子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加認真以及更加用心.儀式感就是暗示我們必須認真對待某件事. 儀式感還可以培養孩子獲得幸福的能力,在平淡的生活裡不斷提高幸福的層次,讓無味的生活充滿節奏和律動.平凡的日子本來就是大同小異,而我們只能透過不斷替孩子製造驚喜,才能讓他們覺得生活是有趣的. 沒有父母能跟著孩子一輩子,如果想讓他們幸福一輩子的話,就只能教會他們製造幸福的能力,讓孩子的成長留下一座座里程碑,讓這些里程碑成為他們日後獨自面對生活時最堅實的基礎. 另外,儀式感也是家庭成員之間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孩子雖小,就不懂嗎?以前總說孩子不懂得父母的苦心和愛,無論是苦心還是愛,都需要被適當地表達出來.儀式感就是可以將家人之間難以言喻的情感表達出來的途徑,它能增進家人的情感,增強家庭的凝聚力. 教會孩子帶著愛生活我們都知道,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這兩個字,我們不能承諾孩子一生都幸福,但至少可以在他們幼年時給予獲得幸福的力量,教會孩子帶著愛生活. 很多事情發生前毫無徵兆,結束時也無跡可尋.那些平凡的日子總是很容易被遺忘,我們需要做一些特別的事情,留在他們的記憶裡,成為一種紀念.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做個有心人很重要,我們總是可以為他們再多做些什麼. 在成人的世界裡也是如此,一盞茶、一杯咖啡、一段音樂、一場奔跑、一次無目的的閒逛、一部電影,孤獨的我們總想確認點什麼. 舒妍是一個非常用心的媽媽,女兒馨馨的生日剛好是兒童節.她每年都會親手做一個漂亮的蛋糕,把家裡裝飾一番,掛上氣球和彩帶,布置得漂漂亮亮的,還邀請馨馨的好朋友們一起為她過生日.這一天孩子是主角,他們自己主持,自己安排想要表演的節目和遊戲.舒妍會準備很多小禮物,讓每一個參與的孩子都玩得盡興,最後滿載而歸. 舒妍會在這一天鄭重地告訴女兒:恭喜妳又長大一歲,新的一歲需要一些新的變化.除此之外,舒妍也細心地讓女兒親身感受傳統節日的氣氛.比如,正月十五和女兒一起搓湯圓,端午節買粽葉回來一起包粽子,中秋節一起用模具做月餅,冬至一起包餃子.父親節的時候,舒妍會告訴女兒畫一張賀卡給爸爸,送上祝福;教師節的時候,提醒女兒買花送給老師;週末帶孩子去看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每隔幾天就打通電話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表示關心和問候. 舒妍說,有些事情是需要堅持的,正因為這些格外的堅持,馨馨才能在充滿幸福感的環境下長大,各方面都很優秀,聰明懂事、獨立自主、懂禮貌而有涵養. 也有反面的例子,馨馨的好朋友琳琳就在生日派對上受到過父母的粗暴對待. 琳琳快過生日時,提前一星期通知很多小朋友,請他們到家裡一起慶生,萬萬沒想到的是,生日當天,受邀的小朋友們剛剛走到她家門口,就聽到琳琳媽媽大聲斥責:「怎麼找那麼多小孩到家裡來?誰給妳的權力帶人回家的?這麼小過什麼生日?「小孩生日挨頓打,大人生日吃頓嘎」,妳生日沒挨打就夠好了,還想吃大餐?妳的生日可是我的受難日……妳還好意思提過生日!」 當著其他小朋友的面,讓琳琳下不了臺,琳琳整個人呆在那裡,漲紅了臉,淚水嘩嘩地往下流.小朋友們看到這個場面,連忙跑開了. 從那以後,琳琳也不好意思再參加其他小朋友的生日聚會.漸漸地,她也不和大家一起玩,變得愈來愈不合群,性格也變得內向. 直到現在,舒妍說起這件事的時候,還有些激動:「我也是母親,孩子的生日是媽媽的受難日沒錯,但媽媽受苦換得一個新生命的到來,不也是一件值得紀念的事嗎?」 一個蛋糕、一些零食,花不了多少錢.但是孩子可以從中感受深深的愛,她從中得到的安全感和尊嚴是無價的.你的愛就是他們最好的生日禮物,讓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期待,讓他們能勇敢地迎接未來,何樂而不為呢?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創造自家獨有的小儀式人類學家維克多.特納(VictorWitterTurner)說,每個人的一生都伴隨著儀式:誕生、成年、結婚、為人父母、工作、升職、職業專業化的確認、死亡.每一個事件的發生都伴隨著儀式,透過儀式從一個狀態過渡到另一個狀態. 儀式感並不是追求不切實際、華而不實的東西,它是父母對孩子發自內心的愛. 所以你給孩子什麼樣的儀式感,他就會從中獲取什麼樣的價值觀. 儀式感,也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它不分大小,很多事情都可以變成自家獨有的小儀式. 用心的父母會認真注意孩子成長的每個時刻.每一個精心準備的時刻,都會成為孩子幸福的回憶和成長的印記.孩子成長中的每一個第一次,第一次說話、第一次站立、第一次上幼稚園,父母都拍照記錄下來;在開學第一天或畢業的最後一天,不論孩子是上幼稚園,還是上小學、中學,如果有條件的話,就在家門口留個影,或者在學校門口與老師拍張合影,日後翻看,盡是難忘的瞬間和美好的回憶. 孩子成長的點滴可以平時積累,製作成一本相簿,很多媽媽非常喜歡幫孩子拍照,手機中照片很多,但是有代表性的很少,尤其一些重要時刻,像爸爸、媽媽的結婚紀念日、孩子的生日等.不妨每年設定列印二十~五十張,用專門的相簿存起來. 還有一些其他的小儀式.如陪孩子過生日時,告訴他大了一歲,要比以前更好,讓他對自己的人生更有使命感;陪孩子參加學校的親子運動會、才藝表演,讓他對自己更有信心和認同感;讓孩子在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的時候,為爸爸、媽媽和老師送上祝福,讓孩子懂得感恩和回報. 盡量每天都有和孩子互動的時間,一家人坐在一起分享遇到的開心事,用小紙條寫下來,然後扔進準備好的「百寶箱」;晚上為孩子講睡前故事,陪伴孩子入睡等.親子陪伴很重要,希望孩子是什麼樣子,就要先成為什麼樣子. 早起互道「早安」,睡前互道「晚安」,出門互道「再見」,回家一進門就有最熱烈的擁抱,有些好習慣是可以從小養成的. 出席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活動,尤其是學校的活動,不要嫌麻煩,家庭成員最好至少有一個在場,讓孩子相信家人一直陪伴在他身邊.在孩子有情緒、傷心難過的時候,不是馬上對他講道理,或者批評教育他,而是在孩子身邊陪伴他,讓他不感覺孤獨. 這些屬於家庭的特殊小儀式,每個家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方法.不管你是否喜歡寫文章,文筆如何,每年在孩子生日的時候,寫一封信給他,封存在一個箱子裡,做為孩子十八歲的禮物.有一封家書的力量伴隨著成長,想想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儀式感沒有標準,這些看似平常的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是儀式感.它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潛移默化,默默無聲,卻會在孩子心中種下愛的種子,生根發芽後,慢慢把孩子變成一個溫暖、積極、樂觀、有責任感的人. 用心地對待孩子吧!找到屬於你家的小儀式,固化它,美化它.讓你的孩子在愛和肯定中長大,讓幸福感永遠包圍著他. 本文出自高瑞灃<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時報出版.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延伸閱讀:簡單未必遜色繁華,別被「假精緻」綁架!儀式感將日常點石成金愛自己也是儀式感,不愛談何將來?取悅他人本就是高成本的內耗刻意製造的「儀式感」,成為指引孩子回家的路!10項小巧思讓日子變得不平凡